第四百七十六章 你住手!

南方漸漸開始熱起來的五月,北國還是那麽涼爽。

按道理說,秦德威在遼東廣寧城見到父親後,就算是完成了探親任務,可以考慮回程的事情了。

但是秦德威對遼東改革試點工作過度熱心,想著“扶上馬送一程”,指導一下巡按禦史曾老爺的工作。

於是就在廣寧城多呆了幾天,在挨打的邊緣瘋狂試探。

與此同時,秦德威也跟著李小娘子練了練騎射功夫。

雖然號稱讀書人,但他畢竟是個少年男兒,對各種運動項目還是有著濃厚興趣的。

想想在五百年後,馬術都是貴族運動,而現在,廣寧城內外上千軍馬隨便自己挑。

五月下旬,秦德威感到曾後爹的忍耐可能逼近了極限,再“指導”下去真有可能挨打,便提出告辭回京師。

臨走前,秦德威就詢問了一下親事問題。

曾後爹就囑咐道:“徐家大姐兒是個賢妻良母,成親自然是極好的。但十一月時,我將任滿回京師接受考察。

你回去問問徐家大姐兒,如果她願意等半年,就等我回京師後成親。如果她想早些成親,就不用管我了。

她多年來對你助益極大,一切任憑她自願,你不可辜負了她。”

趁著還沒到酷暑,秦德威在一個清晨,躲開李小娘子,偷偷的從廣寧城出發了。

對於這段感情的未來,秦德威也頭疼。

如果半年後李成梁他爹刷夠了功勞,跟著曾後爹來京師辦襲官手續,而李小娘子又真的跟著過來,那更頭疼。

但那也是半年後的事情了,目前先不想了。

六月初的時候,秦德威回到了京師。

先問過徐妙璇意見,她願意讓婚事盡善盡美,男方父母都在場,所以就等曾後爹回來再辦婚禮。

都等了四年了,也不差再多等半年。

不過秦德威這次再回京師,雖然只是時隔兩個月,但朝堂有點物是人非之感。

走之前,首輔是張孚敬、次輔是方獻夫;再回來,都沒了!

走之前,管部兵部尚書、總督京營是汪鋐;再回來,也沒了!

現在內閣有兩個人,原排名第三、低調老好人李時充任首輔;

資歷更老但卻沒什麽人緣的翟鑾繼續當大學士,或者叫次輔也無所謂,反正內閣就兩個人。

關於內閣人數,其實並沒有一定之規。一個人能頂得住,五個人也不嫌多。

一般情況下三人為佳,算是比較常見的、標準化的人數。

但兩個人也足夠用了,嘉靖皇帝好像暫時沒有增加人數的想法。

所以夏師傅心裏再癢癢,也只能先癢癢著。皇帝的心思你別猜,等著吧!

另外汪鋐致仕後,手裏職務一分為二,兵部侍郎、宣大總督張瓚回京,出任掌管兵部事務的坐堂兵部尚書。

至於總督京營差事則交給了王廷相,於是王廷相的職務全稱看著也奇葩起來了。

為:刑部尚書(坐堂),兼兵部尚書(虛銜)、提督京師十二團營。

但王廷相這個兵部尚書是為了搭配提督十二團營加的虛銜,並不管兵部事務。

他實際管的還是刑部,只是新加了京營。

大明官制就是這樣,一個部可能有好多尚書和侍郎,但大部分都是虛銜,具體幹什麽看差遣。

對王廷相老大人這樣的事業型官員,天子將總督京營的重任交到自己手裏,那當然是意氣風發了。

秦德威回京後,按關系遠近逐個拜訪相熟的老前輩,並送上來自遼東的土特產。

第一個是張學士張老師,第二個就是王廷相了。

“沒想到陛下對老夫如此信重,不但加了京營重任,還沒有免去刑部官職,如此殊遇,粉身碎骨也難報君恩之萬一啊。”王廷相有一點點小得瑟的說。

其實在官場上,看著奇葩的官職往往也是特殊榮耀,一人兼領兩部尚書確實也是值得誇耀。

秦德威端著茶盅直撇嘴,一臉不以為然的模樣。

王廷相就質問道:“你那是什麽表情?”

秦德威答道:“老大人你怎麽沒去當那個管部務的坐堂兵部尚書?只總督京營有什麽意思。”

王廷相感覺自己被小瞧了,不忿的說:“總督京營也是至關重要的職務!”

秦德威又說:“我的意思是,新掌部務的兵部尚書張瓚就是個垃圾啊,我替老大人你感到不平。”

就目前秦德威接觸到的大臣,甭管是敵是友,大多數還是稍微要點臉的,但這個張瓚就屬於那種完全不要臉的。

不要臉到身為一個文臣總督去巴結武定侯郭勛……

在歷史上,這位張瓚當了七年兵部尚書,貪財受賄無所不為,嘉靖朝邊事就是從此人手裏開始敗壞的。

王廷相聽到秦德威嘴裏又是垃圾話,不願再多說這個張瓚,就改口道:“你回來後,述職考察的事情開始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