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錯劇本了

沒有後勤輔助的軍隊,是不可能連續作戰的,秦督師這次拋下了所有後勤夫役,奔襲三百裏已經是大明官兵的極限了。

所以燒殺完了後,就要向邊墻撤退了,白總兵雖然知道這是必須的,但還忍不住有點意猶未盡。

在退兵路上,白總兵感慨道:“今日豐洲灘大捷,是當年威寧海大捷之後,又一次成功奔襲酋首賊巢,下一次又不知要等多少年了。”

搗巢戰術,尤其針對北虜酋首部落的搗巢,想要成功實施,有三大前提。

第一,能明確偵知敵巢的精準地點,起碼誤差不能超過幾十裏。

這就是很大的難度了,畢竟胡人飄忽不定,動輒在一二百裏甚至幾百裏範圍裏放牧。

第二,己方要有果斷、敢於出擊指揮官,並且要有威權,能鎮得住己方官兵,保證突襲數百裏的意圖能貫徹實施。

歷史上成功實施過針對酋首老巢的搗巢戰術的,都是王越、俞大猷這樣的威望素著的名將。

第三,情報要詳細,對敵巢留守兵力判斷要準確,而且還要能等到合適時機。

為的就是保證己方突襲兵力強於敵方老巢兵力,不然就不是搗巢了,而是送菜。

只有完全滿足了以上三點條件,搗巢戰術才有可能成功,但是完全滿足所有條件的難度又何其大?

而且即便滿足了所有條件,搗巢戰術依然存在著撲空或者戰敗的危險。

越想到這些,白總兵越覺得今天的豐洲灘大捷神乎其神,簡直如同做夢,而且還是一輩子只能做一次的美夢。

秦德威聽到白總兵的感慨後,很淡定的說:“下次不用等多少年,也許過幾年又有機會了。”

白總兵:“……”

上次最成功的搗巢就是威寧海之戰,距今正好六十年,所以今天的豐洲灘之戰是至少六十年一遇的大捷。

人生能有幾個六十年,難道你秦督師還想著隔幾年來一次?就算做人飄了也要有點邏輯。

其實今天的豐洲灘大捷已經算是非常巨大的蝴蝶效應了,肯定極大改變原有歷史走向,俺答部眾大概不會繼續在這個地點繼續駐牧了。

至於俺答部眾具體會往哪裏去,失去“信息先知”的秦德威也不能很精確的掌握。

但秦德威仍然有個思路,可以去分析俺答的走向。

在原本歷史時空上,俺答後期應該是移到了歸化也就是後世的呼和浩特舊城一帶。

雖然歷史細節會變,但一些內在邏輯應該不會變。

俺答這次老巢被襲後,如果打算換地方,還是非常有可能往歸化城方向遷徙的。

只要有意識的刻意針對這個方向偵測,總能發現點蹤跡,這就是秦德威所說的“過幾年也許又有機會”的意思。

秦督師從大同右衛出塞的那天,大同巡撫史道寫好了彈劾秦督師的奏疏。

秦督師拋棄後勤輜重,經過連夜奔襲抵達俺答老巢,並取得豐洲灘大捷的那天,大同巡撫史道“說服”了大同總兵王升,共同聯名彈劾秦督師。

秦督師從豐洲灘回撤,經過一天一夜重新抵達後勤輜重營地,並在這裏宿營的夜晚,彈劾秦督師的奏疏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

並且與此同時,秦督師下令將某部分大同劉知府直接派來的“夫役”抓了起來,視為俘虜看待。

次日,秦督師下令拔營,但沒有向南回大同右衛,而是拉開了隊伍寬度,並行向東前進,在秋季的草原上一邊走一邊放火。

反正出來都出來了,就順便做做燒荒放火的事情,能多一份功勞何樂而不為。

連續放了幾天火後,秦督師率領他的忠實大軍,重新進入了邊墻內,回到了大明控制的土地上。

按一般規律,出塞燒荒不可能只燒幾天就回去,對於廣闊的草原來說,燒荒只有幾天效果很不明顯。

但立了大功的官兵歸心似箭,秦督師象征性的放了幾天火後,也就順從軍心向邊墻內轉進。

出發是大同右衛出去的,但回來是從鎮羌堡進來的。這鎮羌堡位於大同城正北方八十裏處,是大同城的“北大門”。

但這種支柱性邊堡本來就有大量官軍駐守,再容納數千大軍非常困難。

故而剛剛進入邊墻之內的秦督師也沒想著再進入鎮羌堡,只打算繼續往南走,明日回大同城。

騎在馬上的秦督師正在思考著,應該如何露布報捷。既然已經回到大明控制的土地,報捷也就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報捷這種事,也是裝逼的好機會,秦督師思考的就是怎麽策劃才對味。

忽而看到數名騎士疾馳而來,直接擋在了大軍前面,高聲叫道:“我等乃欽差隨員錦衣衛官校!秦德威何在!”

被打斷了思路的秦督師有點詫異,理論上此時在大同鎮的欽差有兩個,宣大總督和大同巡撫用的都是欽差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