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朝議

聽到自己兒子的名字後,嚴閣老此時才反應過來,秦德威剛才可能是故意的?不,一定就是故意的!

秦德威的意圖再明顯不過,就是拿著自己兒子當人質,而這個意圖很大概率也不是即興發揮,而是從一開始就有的念頭。

也就是說,秦德威從一開始就已經有了親自去東南的想法,所以才會考慮如何應對自己,考慮的結果就是拿嚴世蕃當人質!

但秦德威卻沒有把真實意圖表露出來,甚至還推出了曾銑這個極為逼真的假目標!

一度讓所有人都以為,秦德威會壞事變好事,趁機力推繼父上位,進一步擴大政治勢力!

這讓嚴閣老也產生了誤判!而誤判的後果,就是連續不停的付出代價,只為交換秦德威去東南!

先後答應了張潮入閣,答應了王廷相暫代軍機處,還答應了給予總督兼巡撫的全權!

而這些代價本來並不需要嚴閣老付出的,秦德威本來就想去東南!

旁觀者看到這裏,也終於恍然大悟,有種看到大結局的感覺。

其實也不能怪嚴閣老誤判,無論換成誰在秦德威對面的位置上,都會產生誤判。

在大明官場的觀念裏,中樞最貴,京官其次,外方再次。

所以離開中樞去地方不算是好事,哪怕是當欽差也是低就,誰聽說過哪個內閣大學士去專門當欽差的?

所以稍微正常的官僚都不樂意接受這種安排,秦德威這樣熱衷功名、追求權力的人肯定也不例外。

再說就算東南出了倭寇事故,秦中堂作為頂尖的上位者,完全可以諉過於下,讓下面人去背黑鍋,沒必要親自去補窟窿。

這就是所有人產生誤判的根源,都從人性自私角度出發,按照正常利益邏輯去考量秦德威的抉擇。

然後沒想到秦德威突然“負責”和“無私”了一次,嚴閣老實在有點非戰之罪的意思。

不過大家內心感覺秦中堂有點過分了,俗話說的好,罪不及妻兒,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這樣把嚴世蕃當人質是不是太過了?

如果在官場鬥爭中,都毫無理由的這樣隨便調動別人兒子,把別人兒子當人質,那官場就亂套了。

“啊這……”工部尚書甘為霖也沒想到,冷不丁的自己就成了焦點。

嚴世蕃是工部的官員,秦中堂調用嚴世蕃雖然是以朝廷名義,但如果甘尚書非常堅決的反對,那也不得不尊重甘尚書的意見。

其後甘尚書看了看嚴嵩,然後才對秦德威曉之以理的說:“秦中堂此去東南,所要做的事情似乎與工部事務沒有什麽幹系。

故而本部就是不太明白,為何要從工部用調人?秦中堂還是揀擇一些有用之才吧!”

秦德威很耐心的解釋說:“調用嚴世蕃,並非是因為工部官員或者某閣老兒子身份,而是因為嚴世蕃曾經在四夷館做過事!

而且當年嚴世蕃不辭辛苦,被派駐到廣東搜集夷情,對西洋夷人多有了解。

此去東南,外海多有佛朗機人,少不得與其打交道,正需要嚴世蕃這樣的有用之才!”

嚴世蕃當初去廣東怎麽回事,很多人都清楚。甚至嚴世蕃到底有沒有去廣東都是個迷,但卻沒有人能公開說什麽。

總不能站出來說,嚴世蕃當年在四夷館就是混子,去廣東也是被逼去的吧。

眾人只能服氣,調用嚴世蕃的理由竟然如此正當,簡直就是該著嚴世蕃了。

甘為霖沒辦法,又動之以情的說:“嚴世蕃乃是嚴閣老獨子也,人之常情要顧惜獨子。

如此差遣路程遙遠,又可能有平亂戰事,不是沒有危險,讓嚴世蕃去未免不近人情啊。”

秦德威指著自己說:“難道我秦德威不是獨子?我去得,嚴世蕃就去不得?”

甘為霖竟然無言以對,無力反駁。

秦中堂確實是獨子,而且還是一身祧二房的獨子,秦中堂都以身作則了,別人自然也就沒法再用這個理由了。

隨後秦德威又說:“再說嚴世蕃已經有了兒子,嚴家如論如何也不至於無後!”

眾人越發的無話可說,然後就見秦中堂當眾宣布完了欽差屬員名單,都是從六部選調的。

在正常情況下,大明的督撫這樣的欽差體制是“獨官制”,所謂獨官從字面上就能理解,一個官員的意思。

比如一般的巡撫衙署裏,只有巡撫一個官員,其他屬員基本都是吏員和武官。

但秦中堂畢竟比較特殊,不是一般的官員外放欽差,所以體制上要升格,弄幾個正經官員當屬員也無可厚非,體現出大學士出任欽差的與眾不同之處。

隨後就是廷推時間,秦中堂暫時離開中樞後,增補一名內閣大學士。

這時候,嚴閣老忽然對吏部尚書許瓚說:“按著慣例,廷推皆由吏部主持,今次你仍要主持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