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時代變了

在本地人包括官府上下的眼裏,事情從頭到尾的輪廓是這樣的——

秦中堂聽說走私很賺錢,想撈一筆,便讓嚴世蕃和徐惟學運了幾千匹絲綢到三江口。

嚴、徐不懂本地商業規矩,自恃過江猛龍,與牙行本地人產生了糾紛和沖突。

事情越鬧越大,最後造成了二三百人規模的大鬥毆,還把三江口市場的建築燒了十幾間。

然後秦中堂駕到寧波,擺出了興師問罪的架勢。

至於秦中堂的目的究竟是所索要補償,還是為了出一口氣,亦或是想借此在走私市場打開局面,各有各的解讀。

但不管怎麽解讀,秦中堂都是“找事”來的,問起被扣押的徐惟學,很明顯也是找由頭發作。

寧波衛指揮使劉玠排眾而出,對秦中堂稟報道:“徐惟學暫由寧波衛鎮撫司扣押。”

如果放在內地大多數地區,發生大規模群體性事件,一般都是由官府出面主導解決。

但在寧波城,卻由寧波衛出面扣押人,這一點都不奇怪。

寧波府這樣的沿海地方,衛所權勢遠比內地府州縣要大,這方面更像是北方邊鎮的衛所。

除了寧波城裏的寧波衛,海邊還有定海衛、觀海衛、昌國衛等許多實土衛所,海岸線其實是屬於這些衛所的轄境,寧波府府衙管不著。

這就是為什麽寧波府知府沈愷看起來有點軟,很不夠強勢的原因。

秦德威盯著劉玠看了一會兒,正三品指揮使已經算是高級武官了,尤其還是一個有地方實權的武官。

秦中堂一直對屬員們說,寧波府的情況難辦,就難辦在這裏。

眾所周知,大明軍戶都是世襲的,所以寧波府這些衛所從軍戶到武官,也都是世世代代在本地。

所以寧波府不但有四大家族這樣的因科舉而興盛的士族,還有大量衛所武官家族。

這些勢力盤根錯節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緊密的既得利益集團。而且這個利益集團是很排外的,這也是寧波地方勢力不希望自己到寧波的原因。

這個利益集團裏,一方面源源不斷通過科舉成功輸出政治人物,另一方面又有本土衛所的武力護航,足以在這一畝三分地上,扭曲一切來自外界包括朝廷的號令。

朝廷禁海令在這裏確實得到了執行,但又不可能有多大效果。

導致的結果就是,寧波府成為走私貿易中心,寧波府的富裕程度超過了隔壁自然條件更好的紹興府。

秦中堂開口說:“你知不知道,徐惟學是由幕府派出去辦差的?”

寧波衛指揮使劉玠有理有據的答話說:“當時徐惟學拿不出憑證來,總不能只憑他一句話就信了。

其次有傳言說,有一方是倭寇入侵,這就不是普通的鬥毆了。故而衛所不能掉以輕心,先將那徐惟學扣住也是應有之法。”

聽在眾人耳朵裏,劉指揮的回答一點毛病也沒有,十分在理,甚至可以說是滴水不漏。

除非你秦中堂不講理,直接下令放人,那也就只能認了,但也別怪別人非議你了。

然後就聽到秦中堂咄咄逼人的直接呵斥道:“你劉玠不想幹了?”

眾人十分無語,因為秦中堂這句話十分沒有水平。

劉指揮擺出了道理,然後你秦中堂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施壓,結果就這麽一句?這和潑婦罵街撒潑有什麽本質區別?

關鍵是這樣說,你讓劉指揮怎麽往下接?劉指揮完全沒有正常台階可下,要麽卑躬屈膝,要麽再給個軟釘子。

果不其然,其後便聽到劉玠別無辦法的回應說:“下官只是秉公辦事,至於能不能繼續做這寧波衛掌衛指揮使,也要看朝廷的旨意。”

在眾目睽睽下,秦中堂最終居然一個字也沒說。

他伸出手指點了點劉指揮,冷哼一聲,拂袖轉身,連聲招呼也不打,又上了官船,仿佛是被劉指揮氣到了。

秦中堂的隨從們極其意外,差點就沒跟上秦中堂的腳步,說好的點艹這就沒了?

近些年來,一般都是秦中堂給別人氣受,從來沒見過秦中堂說不了兩句話,就被人氣得拂袖走人的!

難道這位劉指揮恐怖如斯?連能言善辯的秦中堂在嘴皮子上都討不到便宜?

但劉指揮本人則更意外,他還以為要來來回回的拉扯幾個回合,然後假裝賣個面子放人便是了。

扣人的目的是為了防著秦中堂拿那幾千匹絲綢問題來說事!難道還真能扣押著秦中堂的人不放?那沒任何好處,他又不是官場傻子!

可是怎麽才說了兩句話,自己才剛擺出點架勢,秦中堂就二話不說,生氣離去了?堂堂一個中堂大學士督師,就這點氣量?

不過本地人投向劉指揮的目光,則有點崇敬了,能把名聞天下的秦中堂給撅了,端的是條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