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舊事(第3/5頁)

帶著面紗的雲鶯四下打量起這個村落,試圖發現一點特殊之處,以猜測趙崇專程帶她來這個地方的原因。當趙崇走回她身邊時,她尚未想出個所以然,只是隱隱直覺,會不會與今日的耕耤禮有關。

當趙崇敲開一家農戶的院門,那一戶主人家歡歡喜喜將他們迎進門,雲鶯便覺得自己沒有猜錯。

這戶人家的娘子稱呼趙崇為“周公子”,顯見不知他真實身份。

農戶家房屋樸素。

院墻是圍的素土矮墻,正屋好歹覆上瓦片,兩側的房屋卻是茅草屋。

而這般條件在尋常農戶當中也不算差了。

這家農戶主人是楊大,來給他們開門的是楊大的妻子。

一對夫妻皆已過不惑之年,鬢邊青絲染上霜白,無從保養的面龐流露一種飽經風霜的滄桑。

李大娘把趙崇和雲鶯讓進院子裏後,一面迎他們去堂屋裏坐一面含笑悄悄打量幾眼雲鶯:“頭一回見周公子的夫人,真真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似的。”又招呼楊大,“老頭子,快看誰來了。”

雲鶯沒有少聽過旁人誇她。

可此時叫李大娘一誇,大抵對方太過真誠,她莫名生出些臊得慌的感覺。

悄悄覷向趙崇,見他眉眼幾分自得,有若得意被誇“夫人”漂亮,雲鶯不由又是無奈又是好笑。若叫李大娘曉得此人後宮之中可稱為“夫人”的小娘子不知凡幾,怕是要瞠目結舌,想誇也無從誇起了。

“頭一回。”

趙崇也悄悄湊向雲鶯,壓低聲音,“除了夫人以外,從未帶旁人來過。”

他有意將“夫人”二字咬得很重。

雲鶯斜睨他一眼,見他頗有涎皮涎臉的樣子,所有的話便化作撲哧一笑,只同他拉開兩步距離。

趙崇並不為此感到失落,反而因雲鶯的笑靨嘴角揚起。

進到堂屋,楊大也放下手裏的事趕過來招呼他們,李大娘將幹凈的粗瓷碗又洗過一遍,特地泡了壺茶來。

除去茶水還端來幾樣自家做的小點。

李大娘始終笑容滿面,熱情對趙崇和雲鶯說:“家裏只有粗茶淡飯,不要客氣,隨便吃。我這便去生火做飯,公子和夫人今日務必留下一起吃。”

楊大叮囑李大娘殺只雞來燉湯。

李大娘連聲應下,趙崇連忙道:“還有事,略坐坐便得走,不必麻煩。”

如此再三勸說推辭一番,李大娘才坐下來同他們三人一道喝茶。

少頃,趙崇同他們閑話家常,問起楊大和李大娘往年的收成、今年的打算,以及平日裏的生活。

雲鶯在旁邊插不上嘴也沒有插嘴的想法。

趙崇同楊大、李大娘分明是舊相識,也看得出來,他們對趙崇頗有信任。

這些話倒是印證她之前的猜測。

來這裏見楊大和李大娘,確實與耕種有關系。

看著眉眼平和,認真聽楊大和李大娘說起自家生活的趙崇,雲鶯神思遊蕩,仿佛穿過舊日年歲,回到在邊關小城初見趙崇時的場景。那時她親眼看見他從馬背上下來,將一名受驚跌倒的老婦攙扶起來,並耐心詢問對方可有受傷。

想起這些,雲鶯愈覺無奈。

好端端的偏今日幾次三番記起這些舊事。

趙崇在同楊大、李大娘交談時,覺察得到雲鶯在看他,也聽得到她心聲。

卻只曉得她記起舊事,不知舊時情境,於是這些心聲將他之前壓下去的疑慮與好奇輕易勾起來,且愈演愈烈。

他便不想等待那個不知幾時到來的合適時機。

從前那麽長的時日,她在他面前從未記起過那些事,今日卻記起不止一次,可見今日便是那個“時機”。

打定主意,同楊大和李大娘喝過兩碗粗茶,趙崇帶著雲鶯辭別他們。

卻沒有著急帶她回先農壇或回宮。

“楊大和李大娘曾育有一女。”從農戶家出來,趙崇沒帶雲鶯騎馬沿著河堤慢慢走,終於主動說起一些事,“十六歲時,朕隨父皇前來先農壇祭祀,彼時不過好奇想到農戶家看看,趕巧在半道上遇上他們夫婦二人。朕記得當時楊大背著他們的女兒,李大娘跟在旁邊,他們要帶女兒去求醫。”

方才在楊大和李大娘家中卻未見他們的女兒。

雖也可能是出嫁了,但聽趙崇說起,雲鶯心裏有些不好的感覺。

便聽趙崇道:“那個小娘子才七八歲年紀,病得趴在楊大背上意識不清,朕便送他們去醫館。後來那個小娘子在醫館裏,在朕的面前去世了。朕看著他們因失去女兒傷心欲絕,卻無能為力。”

雲鶯想到那樣的場景也是眸光黯淡。

她手掌不禁攀上趙崇的手臂,轉過臉擡眼去看他:“所以陛下年年在耕耤禮這日來探望他們?”

趙崇手臂攬住雲鶯,讓她後背貼得離自己更近一些,也拿下巴輕輕蹭一蹭她的發頂:“大燕有百姓萬萬,如他們夫婦的尋常百姓不知凡幾,朕也只望自己能盡力而為。這些事朕未同母後提起過,不知為何今日卻想要帶你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