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2頁)

比起這些學生,從各地趕來的老中醫們反而淡定多了。

他們多少都聽說過沈竹的傳聞,那可是治好了馬老,連華老都認可的醫生。

不然他們也不會大老遠地趕過來了。

“想必大家早就知道我們今天講座的內容了,那我就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考慮到這裏還有很多學生,我就從針灸的入針開始講起……”

只有一個彈針是無法支持兩個小時的講座內容的,所以沈竹準備把入針、行針到取針的手法都演示一遍,或許她學的跟其他人學的還有不一樣的內容。

老中醫們並沒有因為內容基礎而不認真聽講,正是因為沈竹傳承了彈針的絕學,他們也想知道自己的針灸和沈竹學的針灸有什麽區別,所以聽得格外認真。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

現代的入針手法大致分為三種,但沈竹足足說了五種,就連取穴的方法也跟他們不太相同。

按照沈竹的方法,初學者雖然不太容易掌握,但一旦學會之後,速度能提升不少,而且還不會影響到準確度。

講到行針,這就來到了大家最為關注的地方。

PPT也就只起到了一個告訴大家這一節講什麽內容的作用,出現之後馬上就被切到了攝像機實時錄制的畫面,大家目不轉睛的盯著大屏幕。

到了講彈針的技巧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這一刻的來臨。

“所謂彈針,就是通過讓銀針顫動的方法,持續刺激病人的穴位,起到加強針灸功效的作用。這是一種刺激性較大的手法,往往用在傷科。大家在選擇手法的時候要把這一點考慮進去,有的病人的身體狀況是不適合使用這種方法的。”

沈竹說著在銀針上輕輕一彈,銀針巍巍顫抖了起來。

大屏幕上看著並不明顯,但坐在前排的人卻看得清清楚楚。

那短短的紮進假手中的銀針,並非彈了一下就隨著阻力停下來,還在持續震動著。

先演示,然後分解說明動作要點,最後是練習的訣竅。

周錦程當初在進行宣傳時,就有通知學生們自行準備道具的,就是為了這時候,讓大家知道方法了立刻能夠自己練習鞏固。

反正目前看著效果還不錯,大家帶來的筆記上記了滿滿的幾大頁紙,都是沈竹今天講座中講的內容。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有真材實料的人講的東西跟沒有真材實料的人講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前者一句話可能會起到醍醐灌頂的作用,但後者只會說一些假大空的似是而非的東西。

學生們沒有假手,就用一次性的針灸用針在自己或者同學的身上紮。

不過大家取的都是些沒什麽危險的穴位,就算紮錯了也不要緊,頂多出點血、痛一下罷了。

以前有次針灸技能考試,一個學生不小心把自己紮成了偏癱,三個負責考核的老中醫足足紮了八十多針,才把他救回來。

從那以後,學生們在自己紮自己的時候,老師都會反復強調取穴的位置。

如果老師不在場看著,是不建議學生們自行練習一些特定的穴位的,就怕出現自己把自己紮偏癱,但沒能及時救治的情況。

偏癱這種東西,要是救治不及時,晚點說不定就救不了了。

不過現在倒無所謂了,在場這麽多中醫,怎麽著都不會讓這些學生出事。

學生們自行練習的時候,不少中醫們湊到了講台邊上,把自己先前聽講時產生的問題一股腦都扔給了沈竹。

有對剛才的講解不理解的部分,也有彈針實際應用上的部分,還有的話裏話外都在打聽沈竹跟華老的關系,但都被沈竹無視了。

兩個小時的講座,一個半小時的講解,半個小時的答疑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圓滿成功。

沈竹最後一件事也塵埃落定,回去之後就能專心學習了。

晚上,沈竹住的是首都中醫藥大學的賓館,第二天中午在附近的餐館跟曾文軒和王隨兩位吃了餐飯,單獨給他們開了個小灶,便回到了軍區機場,等待晚上回校的飛機。

江淮南知道沈竹到首都來開講座的事,給她發來了消息。

畢竟周錦程宣傳的沸沸揚揚,他不知道也很難。

不過讓沈竹松了一口氣的是,這一次他並沒有邀請她一起用餐,只是簡單地對她表示了慶賀,並且跟她分享了藥材基地的籌備進度。

完事之後又詢問了她渠道空軍大學的適應情況,沈竹撿一些能說的說了,兩個人自然而然地結束了對話。

整個過程斷斷續續,總共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

作者有話說: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