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始作俑者

土方可以南下,那麽鬼方、羌方、氐方,同樣可以。

這些蠻夷雖然不如土方人多,卻也是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長城雖好,可還需要一陣子才能建好,土方南下顯然不同尋常,說不定就是有諸侯從中作梗。

所以,繼朝歌平叛之後,楊任再一次提出了人殉。

這次與土方的淇水之戰,死傷的士兵更多,同樣也俘獲了更多的俘虜。

上次的戰俘都送到了北疆修長城,楊任能接受,畢竟他們只是聽從主將的命令作戰,本質上都是大商子民。

可土方俘虜不同,沒有一個土方人是無辜的,每個人都參加過劫掠,手上沾有商人的血。

只是從土方大帳中救出來的,就有數百少女,而土方卻是十萬人馬。

要不是烏鞮侯從長遠考慮,稍有克制,這個數字會直線上升。

子受知道楊任在想什麽,楊任並不是推崇人殉,他只是受限於時代眼光,不得不從大局考慮,試圖穩定時局,緩和諸侯與自己的關系,徐徐圖之。

簡言之,就是怕步子太大扯著蛋,得不償失。

可子受不會同意。

扯著更好,就怕諸侯不來事呢!

人殉必須廢除,徹底廢除!

罵我不守祖制,不尊重逝者?

那你真是個的大善人!

子受嚴詞道:“土方俘虜朕另有安排。”

之前還考慮著建驛站呢,馬從何來?土方人養啊!用馬的地方太多了!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都皺起了眉頭。

用異族人殉葬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啊!

陛下為什麽就這麽固執,一定要和諸侯鬧得那麽僵呢?

可子受就是不聽,不僅不聽,還更進一步:“今朕頒布一法,凡我大商國土之上,禁止以活人殉葬,違者無論身份,俱嚴懲之!”

此言一出,殿下嘩然。

自天命之論後,朝歌就開始減少人殉。

可老舊的思想沒那麽容易改變,也沒有制定相應的法規來約束,終究還是有人繼續行著人殉之事。

而今天,紂王直接將人殉放到明面上,嚴令禁止。

“勿要多言,三日後,捐軀將士,朕親祭之!”

子受斥道,他現在還沒來得及洗衣服,皇袍仍舊沾血,顯得極有氣勢。

聞太師領兵在外,商容訥訥不言,沒人能阻止。

又封賞了一些有功將士之後,子受便回宮了,他一路上都惦記著妲己……負責修造的建築。

……

三日後,朝歌城郊。

子受已經坐上車駕,文武百官紛紛簇著車馬。

晨曦之下,北門已開。

當車駕出了北門時,還有許多百姓聞訊而來,朝著墓葬的方向步行,朝歌群眾和朝陽群眾只有一字之差,都愛湊熱鬧。

墓坑早已挖好,將士的屍身也已埋入主墓之中。

相距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同樣華麗的墓,那是此前為跑死的傳令兵所修。

子受今天所要做的,是祭亡魂,和祭天地祭神明不一樣,為國捐軀的英雄值得祭祀。

大臣們也都這麽覺得,可問題在於,紂王三天前禁止了人殉。

不人殉,祭祀規格就掉下來了,談什麽告慰將士的亡靈呢?

還是說三日前的只是些場面話,或者鉆個空子,下令從今日之後再正式執行禁止人殉。

可如此一來,法令的效用會減弱不少。

子受站在慰靈碑前,碑上寫滿了名字。

其實根本沒必要,因為這些士兵裏有名字的都是少數,更多是類似現代鐵蛋、驢二傻、王二麻、李大拐一樣,在商朝時十分莫名其妙的名字。

畢竟百姓之家,認識的字也就那麽多。

大多數人也覺得為此特意鑄慰靈碑不劃算,就算刻上了名字,能認識的也是少數。

可子受還是這麽做了,與大眾意願相違,這是昏君應該做的。

而且他覺得,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值得。

至少留個念想,留個存在過,犧牲過,戰鬥過的證明。

子受和這個時代大部分諸侯貴族不同,他更重視人命,哪怕是大頭兵,哪怕是奴隸,哪怕是普通百姓。

子受念著祭文。

下首的文武,則個個低垂著頭。

唏噓著,感慨著,猜測紂王到底會不會遵守禁止人殉的法令,也不知道今日如何收尾。

“父皇為什麽不用土方俘虜給將士們殉葬?這樣才能報仇雪恨!”

良久,殷洪憋出一句話,小聲向身邊的殷郊抱怨道。

蠻夷嘛,殉了也就殉了。

殷郊搖頭,示意殷洪不要說話。

他也有些弄不懂,但大家都說父皇是一位仁君聖王,這麽做一定有他的道理,繼續看下去就能明白了。

祭辭念完,近衛們擡著大量車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