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上頭決定了,你來當使節

驅吳吞越,吳王比越王強,越王不可能坐以待斃,必然反抗。

那麽該如何反抗呢?

崇侯虎老神在在的望著柱子。

聞仲若有所思,崇侯虎那日攔著他說的話,他一直記在心裏。

果然如此,看來早在那日,紂王就開始制定戰略了。

本來放掉諸侯,就是因為諸侯之中可能有支持紂王的存在。

不多,但是哪怕只有一個兩個,只要在關鍵的時候添把力,足以起到重要作用。

只是在聞仲看來,現在還沒有必要急著結盟。

驅吳吞越約莫還得一個月左右才能初見成效,匆匆派出結盟使節根本不頂用,唯有雪中送炭,等到吳越相爭才能牟利。

而且攻打鄂順壓根不需要諸侯幫忙,按照兵貴神速的戰略直接奇襲就行了。

這是陽謀,哪怕就這麽大剌剌的在朝堂上討論也沒事,鄂順知道也無能為力,他得先處理鄂崇禹死後的亂攤子,突襲太快,根本沒能力應對。

可以說,有了兵貴神速的戰略,這場仗很容易打,就算紂王執意要親征也沒事,嚴格按著奇襲鄂城的方式打,最多也就小敗一陣,最後還是贏。

這樣的話,禦駕親征反而還能增加紂王威信。

但現在確實不是結盟的時機,只會耽誤事,南下求的就是一個“快”字。

聞仲憋不住心底疑惑,試探著問道:

“陛下是想和吳王結盟?又或是越王?”

吳王?越王?

還沒想到,子受支支吾吾一陣:“嗯嗯啊啊,沒錯。”

真結盟那不是給自己添堵嗎!

他的目的只有一個,用使節刺激一下剛回家的諸侯,拉一波仇恨!

不過表面上子受還是非常誠懇地道:“諸卿可否推舉一些言善辯之士,朕當親授符印,委其解我大商腹背受敵之患。”

快點兒吧!給我排除錯誤選項!

“楊大夫能說會道,頗有辯才……”

“太顛頗有膽氣,為使可展現我大商氣魄。”

“辛大夫通曉史事,典故信手拈來……”

“國師精於口技,仙風道骨……”

好嘞,這些人全都打個叉。

不過排除這些人,剩下的人選還是有點多,還是得拜托張大出手。

子受直入正題:“張卿總覽招賢館,素有識人之明,想必心中早已有了最優人選吧?”

啊?

張大愣了愣,怎麽問道自己了?

他眼神不好,剛才紂王雖然講戰略講的天花亂墜,但他看不見輿圖,根本不懂,一直在一邊劃水。

可問到自己了,也不能不答。

於是張大對著柱子拜了拜,道:“稟陛下,張友仁可為使。”

他本來只是隨便推舉個人湊合湊合,雖然他認為張友仁有才能,但張友仁在朝中風評不好,紂王如果聽了張友仁的事跡,多半會打消這個念頭。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紂王卻是一臉期待!

“張卿家說的是,張友仁何人?諸卿說來朕聽聽!”

群臣愣住了,張大有些愧疚,陛下對自己這麽信任,自己卻想著敷衍了事。

群臣開始不斷勸阻,訴說著張友仁的事跡。

張友仁是通過招賢館入選的新官,二十來歲的年紀,長著一張四十歲的臉。

其實這也有好處,等他六十多歲的時候,不顯老,而且面容不變,即使和親朋離別十幾年,也會被一眼認出。

當然,張友仁最出名的一點,是能忍。

事事退讓,沒有一點風骨,便是農戶讓他屈尊燙酒,他也心甘情願。

張友仁能進入朝堂還是因為一件極為傳奇的事跡,有人聽說他善於忍讓,便去府上詢問,張友人說自己不過只是凡事不想與人計較而已,那人便提出要與張友仁的妻子同榻而眠,而張友仁……

他……不假思索的答應了,直接把那人給嚇走了。

這件事後來傳出去,被當做一大樂事,張友仁被當做笑話,張大卻認為張友仁身懷大才,還給他發過招賢館的補助金。

和姬昌那種懷有野心的隱忍不一樣,他是真的忍,如果說姬昌是玄武是龍龜,那張友仁多半是綠毛龜。

看到群臣如此,子受心中已有定計,張大才是朕的棟梁啊!

只有棟梁才能選出棟梁!

而且張友仁還有忍者神龜般的忍耐力,子受聽了此人事跡之後,更是堅定不移。

外交使節向來強硬,什麽班超、蘇武、張騫,盡展大國威風。

太強硬了不好,就像申公豹一樣,平靈王攜郡守以令諸侯,申公豹覺得憋屈,不服氣,一張嘴說動了一堆人,好不容易出來的平靈叛亂給他一個月平了。

如果那時候換成張友仁就不一樣了,能忍,多半就委身從了平靈王,昏庸值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