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一路向西

十八萬大軍西行,一路上旌旗招展,士氣昂揚,戰馬嘶鳴。

子受打了一路瞌睡,估摸著差不多到了橋山附近,才打起精神,令隨侍左右的寺人盯著,看啥時候到地方。

不一會兒,有寺人來報:

“陛下,前方見一石碑,上書‘古軒轅黃帝橋陵’幾個字。”

子受裝作驚訝不已,召來商容,問道:“朕聞黃帝乘龍升天,為何此處會有陵墓?”

商容連忙答道:“軒轅黃帝采銅首山,鑄鼎荊山,鼎成後,乘龍升天,臣子不舍,便捉住龍須,扯得黃帝幾片衣角,黃帝升天後,臣子們就將扯下的黃帝衣冠埋葬在這裏,這橋山黃帝陵,便是軒轅黃帝的衣冠冢,只是地處偏僻,山中又有松柏遮天蔽日,鮮少有人知曉,臣也是在寫遊記時,聽辛大夫提及,才得知。”

子受聽罷,仰天長嘆:“軒轅黃帝乃上古三皇五帝,朕心甚慕之,今日來了這黃帝陵,怎能就此路過?”

說罷,他大手一揮:“傳朕詔令,三軍在此駐軍五日,祭拜軒轅黃帝!”

商容點頭,祭拜先祖,是件好事。

雖然隨行的都是奴隸,沒有禮部官員,但商容在升至丞相之前,是司掌禮樂的大臣,將祭拜的手續摸得門清,倒也不會有冒犯先祖之嫌。

大軍停下後,子受再命令士兵解下衣甲,用戰袍掬一袍土,十八萬人齊卸甲,一夜之間,便在橋山巔,黃帝陵的對面,修起了一座九轉祭祖台。

這約二十四米高的夯築高台,台旁還立了一塊石碑,上書“商紂祖台”。

次日,旭日東升,子受下令十八萬大軍,列隊橋山、馬家山、印台山。

宮樂四起,“曰商是常”的歌聲回蕩,將士們個個俯首肅立。

子受則卸下身上的盔甲,掛在一棵柏樹上。

這棵柏樹據說是嫘祖死之年,黃帝親手所植,今已亭亭如蓋。

柏樹旁邊有塊石頭,青石面上鐫刻著黃帝的大腳印子,據傳向黃帝腳印投銅錢能測運氣,投向腳印大拇趾運氣則為最好,大吉大利。

子受趁著人多,偷偷扔了枚銅錢,正中小拇指,暗道晦氣,這東西不可信,找寺人又要了幾枚銅錢,反復試到扔中大拇指後,才獨步走向祭祖台。

兩條石砌曲徑通向台頂,四圍古柏環抱,台頂高達林表,登臨其上,四周景色盡收眼底。

余下將士則一一繞到祭台前面。

此時軍中將領已在祭台前恭候多時,默默不語只是垂手肅立。

商容則捧香合到香案,開始唱祭詞。

至於三跪九叩啥的是不存在的,這些繁瑣的東西早被子受在前幾年改人牲、人祀輕簡祭祀的時候順便取消了,蚊子再小也是肉,昏庸值都是這麽攢出來的,多年的貧窮下,子受早就學會了勤儉持家。

“天授與祉祺之瑞,聖賢禮樂,啟蒙於黃帝之昌,欲揭塵封,底蘊積於青史,守望故土,聖澤昭於蒼黃……”

子受揚手將一杯酒灑在地上,至於祭祀用的瓜果、牲畜是沒有的,大軍出征,哪會帶這些東西。

商容倒是提議過找附近百姓征調一些祭品,以往祭祀歷代商王,祭祀輕簡一些也就算了,黃帝可是人族共祖三皇五帝之一,既然要祭拜,儀式還是隆重些好。

子受嚴詞拒絕,真要搞個什麽隆重祭祀,即使自己下令祭完之後全都還回去,所消耗的東西絕對不少,又是何必呢?

至於會不會有人噴自己不敬先祖,子受壓根不在乎,噴就噴唄,謝謝啊!

不過雖然祭品不夠,臣子們也有各自的想法。

商容哇得一聲,便悲號出來,帶頭大哭起來。

殷破敗等人先是一愣,隨後恍然大悟,個個扯著嗓子大放悲聲,哭的格外傷心。

祭品不夠沒關系,十八萬大軍齊齊悲號,誠意十足!

敖烈因為不是人,反應比所有人都慢了許多,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被三軍將士的齊聲大哭淹沒在裏面。

子受被這場面給鎮住了,隨機應變能力還挺強!

黃帝距今都過了一千多年,即使依然對黃帝保有敬畏,可捫心自問一句,誰會真的哭出來?

哭號著的商容暗自佩服自己的機智,只有自己這種通曉祭祀三朝為官的老油條,才能做出這麽圓滑的安排。

也只有自己這種與貴族曾有姻親的人,才知道祭祀最看重什麽,只要場面功夫做足,便是貴族也難以挑出毛病。

看看,這才叫為君分憂啊!

十八萬大軍約莫哭了一分多鐘,再久就裝的不像了,雖然是自己騙自己,但也不能露餡啊!

商容也停止哭號,開始念祭文。

也就是些“追念先祖,不勝惶恐,徒增哀思”之類的內容,畢竟黃帝的具體所作所為,還真說不太清楚,空白的六百年擺在那兒,有太多記載不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