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3頁)

濃眉大眼、圓臉蛋,而且骨架看起來不小,顯得有些壯。

太皇太後一身靛藍色的便服,身材瘦瘦的,也沒帶什麽首飾,就簡單將半白的頭發梳了個圓圓的發髻綴在腦後。一副尋常富貴人家的老太太的打扮,但是那撲面而來的大氣和尊貴,卻是一般人怎麽也模仿不來的。

有話說:

【注釋1】

【官女子】

清朝未入關時,官女子是單純的宮女而已,只負責搬花鋤草、打掃整潔等體力勞動。不能陪侍皇帝的枕席,只負責做自己分內的活計。

清朝入關之後,官女子仍有宮女的意思,但亦能指皇帝的後妃(一類為未正式冊封為後妃的宮女,另一類為被貶至官女子的後妃)。

官女子(單指宮女)多是當時沒有官職的“包衣”之女充任。在清朝,並沒有宮女侍寢後被封為官女子,只有具正式位份的後妃降為官女子,道光帝的曼答應、睦答應就曾降為官女子。

鹹豐帝的玫貴妃徐佳氏,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官女子:她早先排在鑫常在之後,封玫常在,後來晉升為玫貴人,鹹豐五年五月廿四日降為常在,六月十七日一下子降為徐官女子,分例俱照官女子辦理。

皇子府中也有官女子,一些為尋常侍女,另一些為皇子妾室。使女、官女子、格格,這三個稱謂,對於阿哥名下的女子都是同一個意思。

清代後宮位分排名(從小到大):官女子、答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皇後。

注:

康熙惠妃,大阿哥的生母,和納蘭明珠這一脈的葉赫那拉氏沒有一點兒關系,她阿瑪索爾和只是內務府的一個小官,姓氏是“烏拉納喇氏”,既不是明珠的妹妹,也不是明珠的堂侄女,和明珠沒有半毛錢關系,本文沿著歷史上惠妃的身份走。

康熙四妃中,除了榮妃馬佳氏外,惠妃(烏拉納喇氏)、宜妃(郭絡羅氏)、德妃(烏雅氏)三妃是上三旗包衣,包括後來的定妃(萬琉哈氏)、敏妃(章佳氏)、成嬪(戴佳氏)等人都是出自包衣旗。

康熙是個極為看重出身的人,前面的十幾個皇子,除了幼殤的嫡長子,承祜、以及太子胤礽和十阿哥胤俄出身比較高,是滿族權貴之女所出外,其余的皇子公主基本上都是出自包衣嬪妃或者小官之女,對於出身比較好的嬪妃,像元後和平妃、大小鈕祜祿氏(繼後和溫僖貴妃)以及大小佟佳氏這三對姐妹花出身好,進宮就享有妃位的待遇,後續也是給予妃以上的高位,還不用在宮中苦熬;包衣出身或者家室低微的宮妃,奮鬥一輩子,妃位也是頂天了,康熙初年還好,有孩子的嬪妃能夠冊封,到中後期四妃六嬪占滿了,那些宮妃譬如敏妃、定嬪都是苦熬多年,還在低位遊蕩,最後還是靠孩子才有了高位,相比起高壽有後福的定嬪,敏妃就苦多了,享受的是死後哀榮。

因此,本文的設定,康熙出名的還未出場的幾個妃子,都是“官女子”,有宮女之名,但是和宮女又不同,包括深受康熙寵愛的宜妃也是宮女的身份,宜妃百科顯示:

【康熙十六年(1677年)郭絡羅氏以宮女身份入宮,隨即得到康熙帝的寵幸,並直接享受了嬪等級的待遇。】

【注釋2】

壽康宮:是乾隆元年建成的,是乾隆為自己的母親鈕祜祿氏所建的。

孝惠章皇後,順治繼後,百科上顯示名為“博爾濟吉特氏·阿拉坦琪琪格”。

清史稿記載“聖祖即位,尊為皇太後,居慈仁宮。”後來孝莊去世後,康熙“二十八年,建寧壽新宮,奉太後居焉”。

因此歷史上的孝惠章皇後,宮室是“慈仁宮”和“寧壽宮”。

因為本文宮室的設定,參考的是故宮平面圖,因此就私設,孝惠章皇後居住在“壽康宮”了。

【注釋3】

清朝禮制的問題,皇帝就是這天底下最大的地主,所有人都是他的奴才、奴婢。

在本文的設定裏,滿族大臣自稱奴才,漢族大臣自稱微臣。後宮裏未侍寢的後妃,自稱“奴婢”,侍寢後,改口自稱“臣妾或妾身”。

女主晴嫣按理來說,如今應該自稱“奴婢”才對,但是因為考慮到,有些寶子看文的時候,代入感會強,覺得奴婢看起來不舒服,看的難受,而且女主侍寢的時間確實會晚些,為了讓大家看文舒服些,就讓女主侍寢前,自稱“臣女”了。

這不是bug啊,問就是“女主光環”【狗頭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