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第3/3頁)

【注釋1】

【南三所位於外朝東路文華殿東北,為一組殿宇的總稱。明朝這一帶有端敬殿、端本宮,為東宮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擷芳殿”,清康熙年間太子允礽之宮人於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擷芳殿原址興建三所院落,作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寧壽宮以南,故又稱“南三所”,也稱“阿哥所”或“所兒”,嘉慶朝以後多以“擷芳殿”代稱整組建築。】

【注釋2】“關於哞哞的設定”:

古代牛是不能宰殺的,地位也很高。

【從元朝開始,到明清時期,老了病了、不能繼續勞作的的耕牛是允許屠宰食用的。

但需要經過官方確認,並由官方統一宰殺,牛的主人也不可以自作主張。

《元史》記載了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的一道詔書:

“盜牛馬者劓[yì](割鼻)。盜驢騾者黥額(刺面額塗墨),再犯劓。盜羊豕者墨項,再犯黥,三犯劓,劓後再犯者死。”

比起宋朝以前,處罰相對減輕了許多。

清朝嘉慶年間,嘉慶帝的嶽父——陜西道監察禦史花良阿奉旨巡視西域,經過調查上了一道折子:建議把回民宰殺的牛、由蒙古販運的食用牛與中原農耕的牛加以區別對待,不應搞一刀切,否則的話,影響國家稅收增加。

嘉慶帝以“國家稅出入豈系此區區”為由,駁回奏折意見,還貶官以為懲戒,一點面子也沒給老丈人。

由此可見,耕牛在清朝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清末、民國到新中國成立,保護耕牛的國策始終未變,一直延續到1979年的2月份。

隨著時代的變遷,耕牛早已為機械所替代,鄉野之間,再難聞聽耕牛哞哞長鳴,再難觀賞牧童遙指杏花深處,實為現代工業文明造成的一種遺憾。不過,這卻是一個老饕們歡欣鼓舞的時代,畢竟,狂啖牛肉可以明目張膽了。】

摘自《漢周讀書:古代的牛地位有多高?封疆大吏都不敢動它》

在這本小說世界裏,給哞哞的設定是:“哞哞”是塔娜從蒙古帶來的小牛犢子,是小公牛,也不會產奶,它的牛角設定也是小小的,不會攻擊人的那種,目前年紀小,還沒怎麽長出來,不是中原受保護的耕地牛,哞哞存在能夠推動後續的劇情,看到了很多人說牛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所以我私設的比較多,大家知道它是一頭可愛牛牛就行了,別考據它是什麽牛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