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3/4頁)

心中充滿了極其復雜說不清道不明情緒的惆悵康熙,待梁九功將話說完後,剛剛邁出去的腳就又停下了……

有話說:

【注釋1】

敬事房是明清時期皇宮(紫禁城)裏的機構,隸屬內務府,負責管理太監和宮女的事務。

【歷史沿革】

順治元年,按十三衙門給太監品級。十八年省,以內務府大臣總管。

康熙十六年,設敬事房,置總管、副總管。定太和、中和、保和、文華四殿三作首領太監員數,給八品職銜。

乾隆二十六年,省文華殿員額。四十七年,三大殿直殿太監俱省。六十一年,定五品總管一人,五品太監三人,六品太監二人。

【職責】

皇帝與後、妃的房事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帝、後每行房一次,敬事房總管太監都得記下年月日時,以備日後懷孕時核對驗證。皇帝與妃嬪行房,程序則復雜一點。每日晚餐完畢,總管太監就奉上一個大銀盤,裏面盛了幾十塊綠牌子,(注:據考證,此牌正式的名字叫賫牌,因為常常在晚膳後呈進,亦稱為膳牌)每塊牌子上都寫著一個妃子的姓名。

這天,皇帝若沒有□□,便說聲“退下”即可;如果皇帝要找哪個妃子過性生活,就把這個妃子的名牌翻轉過來,放回銀盤。總管記住這個牌子,出來後將牌子交給手下——專負責背妃子進寢宮並一直送到龍床上的太監。(此太監還專門有名詞稱為馱妃太監)他通知這個被選中的妃子香湯沐浴,做一切必要的準備工作。

屆時,皇帝就寢的時間到了,則先上床,將被子蓋到踝關節處,腳露在外面;那太監先已在妃子房中將其脫個精光,隨即裹上大披風,一直背到寢宮,再扯去披風,將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則從暴露在外的龍腳這頭匍匐鉆進被子,然後“與帝交焉”。這是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帶入皇帝寢宮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此時,太監退出房外,和總管守候窗外,敬候事畢。為防止皇帝中馬上風而死,時間稍長,總管就得在外高呼“時間到了”。”若皇帝興致高,裝聾作啞,則再喊一次。“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而得“止乎禮”,招呼太監進房。太監進去後,妃子必須面對皇帝,倒著爬出被子。君臣朝堂相見,臣子退下,是不能轉背而行、拿脊梁骨對著皇帝的,得面朝皇帝,往後挪步,這叫“卻行”。“臣妾”更不能拿光脊梁對著皇帝,所以只能這樣倒爬下床。太監再次用披風裹著她,背到門外。

總管隨後進來,問:“留不留?”皇帝說留,就拿出小本本,記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若說不留,總管就出來,找準妃子腰股之間某處穴位,微微揉之,“則龍精盡流出矣”,實施人工避孕。避孕倘不成功,就得補做人流手術,因為本子上沒有記錄的房事,做了也是白做。生孩子與否,對妃子日後身分的高低有很大影響。

明朝的這種制度,很難考證是從何時開始的,直到清朝,還承襲著這種制度,因為雍正皇帝認為這種制度對查清子女是否確鑿地出自皇帝血統,從而對皇位繼承問題有很大關系,同時也可對後代的皇帝縱欲有一些限制。

皇帝們肯定都不滿意這個“祖制”,但又不能隨意更動,於是設法規避。圓明園等行宮不必奉行存档制,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年輕的鹹豐都住在圓明園。

據說太監們也看人下菜碟,比如康熙,就算時間到了,也沒人敢在他窗子外面喊一嗓子。但像同治皇帝就比較可憐了,他得乖乖的守“祖宗家法”。

【爭議】

國內外有許多關於這個的研究,有人認為明朝沒有敬事房這個機構,也絕對沒有人在門外叫喚,也不會進行節育措施。翻閱滿清末代皇帝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對“敬事房”的描述是一個負責對太監進行管理的機構,比如對太監的獎懲,沒有任何地方提到所謂對“皇帝房事”的管理。網上所搜集到的所有關於“敬事房管理房事”的文章,都是出自一個源頭,屬於孤證,而且沒有任何可經考據的資料引述。

【本文私設】敬事房在故事開始的康熙十四年已經建立,而且權利很大,只要是宮女和太監的事情基本上都有敬事房管轄。

【注釋2】

腹語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腹語的聲音跟自己的原始聲音是有本質區別的。這一點一定要牢記。腹語聲音分為三種,男低音,女高音,卡通音。

腹語起源於古中國後流傳到古埃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中國的史書上,也有腹語表演的記載。只是如今,能表演腹語的中國藝術家幾乎沒有。腹語表演時,演員一般操縱一具木偶,兩者之間依據故事情節展開對話,通過表演先後的時間差,以不同的語音、語調,緊湊流暢地表現故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