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4/4頁)

初挽其實倒不在意:“爸,這算什麽拐彎親戚,你也知道我和陳家的關系,我媽早沒了,我太爺爺沒了後,我算是和他們家斷了,連陳家我都不在意,更別說他們家親戚,八竿子打不著的,見了面我都當不認識。建時既然和人家有了瓜葛,該怎麽著怎麽著,千萬別看我這邊。”

說著,她笑道:“就算進了門,那也是晚輩,我一個做嬸嬸的,犯不著計較,再說也不關我的事!”

陸老爺子見此,這才罷了:“那回頭,我看看,讓他們盡快把事辦了吧,不然我總感覺的不踏實,咱們家的子弟,再怎麽著,也不能在男女作風上犯這種錯誤。”

這麽說定了後,陸老爺子做主,也就讓陸建時盡快把事情辦妥,那孟香悅其實也不夠歲數,比初挽還小一歲呢,自然不好領證。

陸老爺子聽到,又是氣得不輕,看這孫子更是沒好臉色,不過勉強忍著,把那孟香悅父母叫到家裏,談了談情況。

孟香悅父母來的時候,陳蕾也跟著來了,要求了一堆,陸老爺子心裏不痛快,自己幹脆不管了,就讓陸守信夫婦兩個自己看著辦。

初挽自然不湊邊,反正別提她,提她就是忙,忙得沒功夫,她只是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嬸嬸而已。

再說初挽確實也很忙,這幾天易鐵生從景德鎮回來了,說起景德鎮的情況。

景德鎮憑著高嶺土和松柴木一直都是瓷都重地,解放後,國家施行人民公社化生產,興辦十大瓷廠,將那些大小瓷廠窯房收編,統一生產,這個時代的景德鎮瓷器可以說是中國甚至全球最高制瓷水平,這也就是大家所說的“567紅色官窯瓷器”。

不過這幾年,情況卻大有變化。

一個是現在瓷器廠進行企業體制改革,實行私有化,一切向市場經濟看齊,一個是要提高效率,改進生產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景德鎮瓷廠陸續引進煤窯、煤制氣隧道窯和燃油隧道窯,進行程序化生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這麽一來,原本的柴燒窯便逐漸淘汰了。

易鐵生喝了口茶,道:“我問過了,一座柴燒窯只能燒六七十次,要燒松柴,燒一公斤瓷器需要兩三斤松柴,而且燒制過程需要攣窯戶檢修,需要專業的把樁老師傅,關鍵是稍有不慎,就燒壞了,白費了。反正一般沒那個錢的,不敢輕易動火。”

初挽沒說話,只是聽著。

易鐵生繼續道:“張育新師傅在一家私人柴窯,那個柴窯以前屬於村裏的,所用的人馬都是村裏人馬,解放後被收編,現在掛在國營窯廠底下,那家國營窯廠現在也在改制,不過還沒出結果。張育新師傅他們村裏現在也在擔心,怕後面發不出工資來。”

初挽頷首:“那就再等等吧。”

這種柴燒窯,按照時代發展情況來說,早晚被淘汰,而這家柴窯在企業體制改革中,最大的可能是被拋棄。

現在這班人馬還屬於“國企下掛的職工”,既然有這個所謂的“鐵飯碗”在,她想挖墻角並不容易,那就再熬熬,等他們被國企體制拋棄了,她再收編。

到時候可以幹脆把柴燒窯和原班人馬都給收編了,為她所用。

易鐵生皺著眉,想了想:“這柴燒窯,開一次火,就是燒錢。”

初挽明白易鐵生的意思,她笑道:“到時候再說吧,反正也不是馬上能撈到手,車到山前必有路,現在咱們趕上好時候,機會後面抓一抓,總歸是有的。”

易鐵生想想也是,他看了看這屋裏擺設,嘆:“也行,大不了你賣幾個物件。”

初挽笑了:“盡量不要賣吧,其實我不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