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劉家

白殊說的並不全然是假話,原身的確依慣例在去年年底時做過占蔔,而這蔔術正是連接他與劉家之間的關鍵,也是白殊敢於主動尋劉道守商談的倚仗。

事實上,雖然劉家就住在距離安陽不算遠的江陽,但原身與劉家的往來算不上多密切。原身母親過世之後,白劉兩家便只在過年時才相互走禮。原身還在國公府裏那些年,每年會收到一份精致卻也算不上特別的禮物。

及至原身住到田莊上,劉家年底走禮時得知,轉過年原身的小舅舅便特意來了一趟,走時留下一份銀錢,之後也年年派人送錢過來。錢不很多,既不至於讓旁人生出歹心為此冒險,也足夠原身在外生活得不拘束。而白殊手裏的錢,便全是出自劉家。

原身長這麽大才終於過上銀錢自由的日子,感念外祖家恩情,又無以回報,便在年底為劉家進行蔔問,讓來送東西的劉家仆人帶信回去。信中有一條言到若明年家中有人下場考試,會有喜報,卻不想這話正搔到劉家的癢處。

劉家幾代經商,攢下豐厚家資,便一直想培養家中子弟入仕,改換門庭,可偏偏沒一個念書能念出名堂。直到劉道守進學,劉家人才總算看到希望。

原身的信送到之時,十七歲的劉道守正在猶豫明年要不要下場考州試。他兩年前自信下場,卻未被取中,如今便有些惴惴,書院先生也勸他再磨三年。

對原身的信,劉家初時沒太當回事。不過劉道守向家仆打聽清楚表弟並不知自己要科舉過後,覺得這是個好兆頭,第二年秋天一咬牙還是下了場。

結果劉道守不僅中舉,還憑借此次州試上寫的文章拜得名師,前途一下變得光明。劉家從那時起才開始重視原身的蔔算,雙方互有信件來往,之後又斷斷續續地從原身的信中得到一些啟發。

劉道守對這個表弟的蔔算雖不依賴,卻也不會等閑視之。

此時見白殊滿臉嚴肅,劉道守也跟著端正神色:“此話怎講?”

白殊露出憂心的模樣:“上月表兄進京,去探望我之時,我曾說尚未參透年底的蔔算結果。在得知國師的讖語後,我終於悟到,自己極可能被牽扯進太子選妃的事中。而剛才聽完表兄的一番話,我方知曉聖上與太子之間……那這選妃一事,或許沒有那麽簡單。”

皇帝既然視太子為心腹大患,又怎麽可能會給他正經選一門親,添個姻親助力?恐怕,皇帝甚至都不希望太子有子嗣。

說出口的話沒有講透,不過表兄弟兩人心知肚明。白殊續道:“外祖家畢竟與我有分割不掉的血脈之親,若我真被牽扯其中,表兄高中後,仕途大概也會受到影響。”

聽到“高中”二字,劉道守的目光閃爍了下,隨即不解地問:“三郎如何會牽扯其中?雖說白相轄禮部,可太子婚事自有成禮,也無需白相事必躬親,更遑論牽扯到你。”

白殊高深莫測地一笑,並不細說,只道:“此事未有定數,我不好先說,過上兩天表兄便會知曉。不過,我知外祖家一直與國公府維持往來,原本還擔心累及表兄為國公不喜。但剛才聽了表兄一番話,倒是可以放心請托表兄一事。”

劉道守暗暗吃了一驚。

自這位表弟搬到田莊後,劉家雖單獨給他送錢送物,卻並沒有斷開和齊國公府的相互走禮。畢竟齊國公是天子重臣,劉家無權無勢,又不缺那點金銀,家中還有孩子要走仕途,即使不求得到照拂,也得求一個不被厭惡。若是以前沒來往那還罷了,可兩家都來往了這麽些年,自然是輕易斷不得。

不過,劉家對外孫離開國公府一事並非沒有不滿。劉家疼女兒,當年劉氏也是帶著十裏紅妝出嫁,沒挨過產子那道鬼門關是福薄,可這般人走茶涼怎能不讓劉家心寒。劉家雖不敢正面對上位高權重的齊國公,但爭取將一個不受寵的孩子帶回去養還是能做到的。

為此,劉道守的小叔叔親自跑來安陽見外甥。只是劉道守聽說這個表弟對白家並無怨懟,也樂於住在莊子上清靜自在,劉家這才作罷,只每年送錢供他花用就是。

無論是以前看信件,還是上次探望時的交談,劉道守都感覺這位病弱的表弟一心撲在蔔術上,對人情世故並不通透。可眼下對方不僅能從自己的話裏分析出太子的處境,竟然還能聽出自己的偏向,劉道守吃驚之余,不免有點自己看走眼的感嘆。

而且,聽白殊那話裏的意思,這次被牽扯到太子婚事當中,似乎還會因此與父親齊國公不睦。

劉道守沒急著問白殊要請托什麽事,卻是問道:“三郎突然決定搬回國公府,可是做好準備面對俗事紛擾?”

他本意指的是國公爵位之爭,不過白殊對此並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