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2頁)

鄧如玉敲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靜:“許大人看來已經有了應對之策,那就說出來讓大家聽聽吧。”

“只是我的一個想法,”許清元的表情實在說不上有把握,甚至看起來有點後悔,不過她終還是說道,“出海貿易,擴大市場,一定能帶來非比尋常的財富。”

同時,也極有可能帶來殘暴的掠奪,但歷史的進程是無法避免的,就算她不說,也已經有法人開始做這樣的事情,一切該怎麽發展還是會怎麽發展。

“但是據我所知,目前能夠出海的商隊寥寥無幾。”鄧如玉說。

“會很快的,只要利潤足夠大。當然,即便快,或許也要十幾二十年才能初見成效,但發展的方向對我們是有利的,所以我們等得起。”

在按部就班的教書生活的日子裏,黃丞相的七十大壽到了。

要說這天的盛況真是世所罕見,早起天不亮,剛剛解除了宵禁後的通臨街上,國子監和其他名書院的學生排成九列,他們手中各拿著一卷不同的典籍,邊向黃府方向走邊整齊地吟誦,到達目的地時,眾人話音正好落在“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注]一句上。

今日的所有來客幾乎人人都獻上了自己的墨寶,將黃丞相奉為老師的不知凡幾,這架勢,眼看是要將他推舉為天下人的老師。

就連以書法為人稱道的妙禪大師都親書對聯一副“南宮九玄先生座;北面三千弟子行”[注2],要知道當初萬壽節,公主親自去求,也不過得了四個“國泰民安”的大字,兩相比較之下,更凸顯黃丞相的清貴,令妙禪大師這般人物都心生折服。

可以說但凡是收到邀帖的,不論心裏怎麽樣,今天都給足了黃家面子,做官做到這份上,許清元實在是佩服。

進了黃府更是不得了,建築擺設倒還在其次,令許清元吃驚的是院內一眼望過去看不到頭的人。

在這麽寬敞的地方,居然還能達到摩肩接踵的效果,實在蔚為壯觀。她不過挪動了幾步就見到了至少七八個面熟的官員,他們湊過來跟許清元打招呼,許清元客氣地寒暄幾句,沒一會兒就跟許長海走散了。

好在黃府下人訓練有素,最終安安穩穩地把所有賓客帶到了他們該去的地方,一絲錯亂也無,簡直稱得上是專業人才。

許清元被安排坐在了翰林院高官這一桌,簡言之同桌人沒有一個是真心喜歡她的,好在目前為止大家只是跟普通百姓一樣聊聊生活瑣事和八卦,看起來一片祥和。

清瓏公主本人沒到場,但是派人送的禮物不薄,這還是事先讓許清元參詳過後定下的,反正公主也不缺這點銀子,哪怕求個表面上好看這錢花得也不虧。

同座上首的董學士余光瞥見許清元正仰著頭搜尋著什麽,他放下手中酒杯,故意問:“許侍講在找什麽?”

今日似乎沒有看到黃嘉雪的身影,難道去了內院女眷席面上?許清元已經叫吳浵借去內院找梅香的借口去探查,她今日還有事想問黃嘉雪,如果人不在外院倒是有些麻煩。

恰好這時聽到董學士問話,許清元搪塞:“沒什麽。”

“對了,如今你不用教張公子,便應當時時在翰林院當值,修撰典籍人手總是不足,這月我找了你至少三回,卻都未尋到,以後可萬不要如此,總要給下面的人做些表率才行。”董學士的話雖然是笑著說的,但卻不是那麽好聽。

許清元眯著眼睛看回去,臉色很不好。

她如今是侍讀學士,本職工作是按照要求為學生進讀書史,講解經義,而非修撰史書典籍。董學士浸淫翰林院十幾年,難道這點兒職責劃分都搞不清楚?還非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她退回去幹編修、修纂的活計,存心是要她丟面子。

而董學士也是無奈之舉,他年歲已大,眼看著手下官員一點點成長起來,他下面是侍講學士,再就是侍讀,許清元升的實在太快了,而自己如果不能壓服住她,翰林院落入女官之手,他就成了千古罪人,在仕林無立足之地了。

“大人說笑,”許清元略一思索,立刻擺出惶恐的表情,“兩位侍講學士還在這裏,我怎麽敢插手文史編修。況且上次面聖,皇上說讓下官多教教公主,我能力微弱,這點事情都忙不過來,整日戰戰兢兢恐怕出錯,實是有心無力,請大人諒解。”

話一出口,董學士自己也意識到不妥之處,他訕訕地笑了下,用別的話題岔了過去。

作者有話說:

[注]出自《周書·盧誕傳》

[注2]出自袁枚的一副對聯,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