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2頁)

“但是,要說我那孽子殺害親姐,絕無此事!”黃丞相說這句話的時候情緒有些激動,說完後像是一口氣上不來,咳嗽了許久。

等他氣息恢復平穩後,才慢慢將黃嘉雪之死的內情一一道明。

黃丞相承認因為女兒未能考過院試成為秀才,他教育子女又一貫是嚴以待之,因此對女兒黃嘉雪進行了嚴厲的責罰,言語確有失當,沒有考慮到女兒家臉皮薄,導致黃嘉雪對父親懷恨在心,對科舉一途絕望,最後選擇在他七十大壽當天自殺。黃丞相已經讓仵作解剖了黃嘉雪的屍體,在其身體中發現了一塊生金,也就是說黃嘉雪其實是被生金毒死的,而不是被黃嘉年住處發現的砒/霜致死。

這確實是一項有力的證據,朝堂上也有人提出宴會當日聽聞黃嘉雪死訊之時,黃嘉年是非常驚訝的,而且第一反應是去請太醫救治姐姐,黃丞相所言有理有據,黃嘉年罪不至死。

晉晴波因其最近上奏頻繁,今日特被允許上朝。她這個時候卻站出來反對道:“據微臣所知,黃嘉雪的奶娘宣稱之前有一次有人給小姐下啞藥,而這件事情府中人盡皆知,卻無人敢追究,黃小姐因為父親的逼迫和弟弟的仇視在府中步履維艱,黃嘉年害怕姐姐出仕後搶奪地位和家產,才不顧手足情義毒害親姐。”

黃府出事後,黃嘉雪的奶娘趁亂跑了出來,並且找到清瓏公主府上將自己的猜測一一說明,公主氣的飯都吃不下,立刻就將該消息通知給了許清元,晉晴波當時也在,就得知了這個情況。

現在雙方各執一詞,每個人都言之鑿鑿,努力捍衛自己的觀點,皇帝看了晉晴波一眼,他對女官們的反應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但其中許清元等絕大多數女官沉默以對的態度卻讓他警醒起來。

女官們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工具,而現在這個工具卻有了自我意識,想要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以求更大的圖謀,這讓他不能不擔心。

案件管轄不明,案件也無法繼續行進下去,皇帝沉吟許久才開口道:“黃嘉年所為是否屬十惡不赦,亟需查清,大理寺需回避,刑部可能要承辦下一步,這樣,朕指定一人清查此事,諸位愛卿以為呢?”

“皇上聖明。”

皇帝環視朝堂,開口道:“任翰林院侍講學士許清元為制使,負責主審黃嘉年殺姐一案。”

百官反應各異,黃丞相閉了閉眼,眉心緊皺不開,但竟然沒有表示異議,這件事就這樣最終確定了下來。

制使,大概就是皇帝臨時指派官員奉詔審訊案件,是個臨時性的職位。

許清元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的懷疑要遠遠多過驚喜。皇帝放著鄧如玉這樣忠心耿耿的女官和禦史台一眾禦史不用,讓自己一個翰林去查案子,恐怕是考驗多過於倚重。

那問題就來了,皇帝究竟是想讓她交出一份怎麽樣的答卷才滿意呢?是不管不顧將所有罪名安在黃嘉年頭上,讓黃家萬劫不復,還是別的什麽意圖?

在許清元接到委任聖旨的同時,皇帝開始對其他案涉官員動手了。

囚童案牽連的人數出乎意料的龐大,若是沾邊就算,那估計得有上百名,雖然這些人中低品階官員及官員家屬占絕大多數,只怕是作為犧牲品被推出來的,但也不算完全無辜。但在嚴查之下,也有幾個大魚被撈住,比如輔國大將軍楊家,再比如吏部一名侍郎和兩名員外郎及他們手底下的六七個主事,世家之中就更是荒唐,能全身而退的鳳毛麟角。

這些人既沒有被立刻審訊懲處,也沒有輕輕放過,而是暫時被羈押起來。他們本人煎熬,家人更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病急亂投醫。有的人得知許清元接手黃嘉年一案後,認為皇帝對她十分看重,許清元就是在這件事上最能說得上話的人,罪犯家屬們挖空了心思給她送禮,許清元不堪其擾,想著這一回又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她愁的幹脆就借住在了晉晴波那邊,整日不回家。找不著人,大部分人才死心轉求其他人。

皇帝同時將梁統領指派給許清元做下手以供差遣,兩人經過事,合作還算愉快。許清元待人一貫溫和有禮,也不曾對他呼來喝去,梁統領才幹出眾,辦事也盡心,接到命令後先把卷宗給她送了過來。

得到委任後的許清元,在翻閱卷宗材料後,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先傳給黃嘉雪解剖的仵作來一問究竟。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