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2/2頁)

被冷落在一邊不會作詩的威特正手足無措著,便見一個女官迎面朝他走來。

威特試探地問道:“您是許大人嗎?”

在得到對方肯定的答復後,威特開心地說:“謝謝您邀請我參加宴會,這裏的花朵比絲綢布料上的繡樣的還要好看,真美。”

“威特先生。”許清元用了恩蘭人的稱呼方式,問,“我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您。”

“許大人請說。”

“根據你所描繪的地圖,恩蘭在齊朝西北超過一萬兩千裏的地方,面積只有齊朝一個省那麽大,雖然依山靠海,但國民數量卻不多,唯有盛產寶石一樣值得稱道。但是齊國幅員遼闊,不少地方都產玉石。恩蘭萬裏之遠,即便得到了地圖,雙方沒有利益沖突,齊朝也不可能組織軍隊跋涉半年以上的時間去攻打,所以你的地圖對皇上來說沒有什麽用。當然,想必你們國王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會把這麽重要的東西交出來。既然無用,齊朝又為何要冒著跟沙迪正面交鋒的風險去幫你們呢?”許清元句句實話,將威特說得垂頭喪氣起來。

“不過,”許清元話音一轉,道,“我覺得你們有一樣東西或許可以讓皇上動心。”

聞言,威特的眼睛唰地一下亮了起來,他詢問道:“大人說的是什麽?”

“波夫運河。”

——

禦書房中,許清元挽著右手的袖子,在威特提供的地圖上邊示意邊道:“恩蘭的地理位置處在兩個大陸和大洋的交界處,巧的是跨越大洋要走的波夫運河完全處於其控制之下。一直以來這條運河沒有起到多大作用,是因為國際貿易尚未起步的緣故,威特自己也說過,齊朝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等在恩蘭及周邊國家賣的很好,如果恩蘭能協助我朝向他們周圍國家運輸銷售商品,兩國皆有利可圖,他們不可能算不清這筆賬的。”

她的話音落下,皇帝和其他內閣大臣都沒有立刻說話,他們這會兒根本還沒跟上許清元的思路。

最先反應過來並開口的是荀次輔:“許學士,你一個科舉進士滿嘴的買賣暫且不說,即便如你所言,我大齊的貨物都能在異國他鄉售賣一空,但海上行船是何等兇險,你這是拿人命當兒戲!”

一旁的高修筠卻反駁道:“次輔大人此言差矣,商業事關民生經濟,與百姓息息相關,下官不認為這是一件難登大雅之堂的事。皇上,臣與次輔大人意見相反,認為許學士所言極有道理,即便如今齊朝不這麽做,以後也會有其他國家如此選擇,等到他人後來居上之時,齊朝的形勢已危如累卵,到時再論,為時已晚。”

見兩人針尖對麥芒地吵上,其他大學士紛紛加入站隊,這是內閣一貫的議政過程,不論是皇帝還是寧中書都表現的十分鎮定。

等眾人吵得口幹舌燥的時候,田德明特別有眼力見兒地讓內官給每人奉上一杯新茶。大臣們喝完茶緩了口氣,繼續吵起來。

嘈雜聲中,寧中書慢慢走到那副地圖面前,沉默地仔細打量著。皇帝也是如此,兩人久久未曾開口。

直到大臣們吵累了,皇帝才安撫似地讓田德明搬來幾張凳子,道:“諸位愛卿所說朕已知曉,不如坐下繼續聽聽許學士的想法。”

許清元死命搜刮腦子裏關於商品經濟的相關說辭,盡量將側重點放在其帶來的財富和增強國力方面,雖然她知道在場沒有一個人是好糊弄的,但是要想在沒開天眼的情況下第一時間想到制度和社會變革,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到時,可以逐步在沿海地帶建設碼頭開放商埠,設立海關管控進出口貨物並負責稅收。”許清元看向次輔,回應道,“荀大人所說確實是一大難題,所以臣認為可以先由朝廷組建船只出海探明航路,打通商路後,民間造船業會迅速發展,齊朝的貨品便能夠賣向其他國家。到時所有國家都將會仰慕皇上、敬羨齊國,萬國來朝的盛況指日可待。”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