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分裂(第2/3頁)

而整個敘州其它地方,此刻則是在羅信的指揮下,被南廣與馬湖兩部侵吞殆盡。

至五月的時候,整個敘州戰事基本落下了帷幕。

南廣、馬湖兩部向貴州路安撫使蕭誠輸誠,而在威寧的董奎則得到了六盤水的高迎祥的支持,終於站穩了腳跟。

高迎祥終於還是回過神來了,他很清楚,如果不讓董奎站穩腳跟的話,那接下來只怕宋軍便會驅使敘州蠻部向自己發起進攻了。

給錢,給糧,給武器,甚至還在最危險的時候,派出了援軍,終於擋住了南廣與馬湖兩部對董奎的狂攻。

至此,蕭誠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戰略目的。

敘州的三分之二成為了他的囊中之物。南廣、馬湖兩部在四月的一系列戰事之中,與石門蕃部結下了難解的血海深仇,而董奎現在接收了大部分善戰的烏蒙騎兵之後,南廣馬湖只能投靠蕭誠以防董奎反擊。

敘州不再是威脅。

而且蕭誠弄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養馬之地。

同時,戰亂的敘州之地,又讓大量的人口開始向著畢節方向流入。

羅杓,這位也算是一路豪雄的人物,曾經以為憑借著自己的實力,可以與任何人討價還價一番,不管是投大理也好,還是投大宋也好,都少不了自己的一番榮華富貴,自己穩坐釣魚台,坐看風雲起。

可惜的是,他碰到的是蕭誠。

於是,他只能壯志未酬身先死了。

五月中,一個蕭蕭雨歇的日子裏,這位石門蕃部之主,被絞死在了鎮雄。

南廣部盛祿,馬湖部馬歇以及其它諸部落首領,在場親眼目睹了羅杓被行刑的過程。

而同一天,身在威寧的董奎以及逃到這裏的羅杓余部則歃血為盟,誓要將南廣馬湖兩部斬盡殺絕。

董奎等人也知道自己不是宋軍的對手,但馬湖與南廣則不然。

董奎認為,如果不是南廣與馬湖的背叛,在背手捅了石門蕃部一刀,則他們亦不會分兵,從而導致了後來被宋軍反擊而一敗塗地。

所以,董奎更恨盛祿與馬歇,蕭誠反而要排在了後面。

敘州就此一分為三。

馬湖占據了昭通,南廣部獲是了鎮雄,董奎據有威寧。

五月中,完成一切戰略任務的宋軍撤出了敘州。

五月底,天狼軍進駐姚州,天武軍駐紮關嶺,天南軍奉命南下,進駐六枝,三支兵馬磨刀霍霍,六盤水的高迎祥已經能清楚地聽到戰爭的腳步聲正在向著他靠近。

自忖難敵強勢的宋軍,高迎祥向國內求援。

六月,大理再調大軍於邊境,其中一部進入六盤水,另一部則駐紮普安,與宋軍形成對峙之勢。

由於敘州之變,原本準備的先下手為強的大理,只能暫停下了進攻的腳步,重新調整戰略布署。

也正是因為敘州之戰的變局,使得大理國內的局勢進一步惡化。

反高穎德的勢力聲勢漸漲。

高穎德不得不轉身先收拾國內,壓下那些不知死活的家夥的反彈。

大理國內再興大獄,被株連者多達數千人,在一串串腦袋被掛上城墻或者傳首全國之後,全國噤聲,一切,似乎都又回到了原點。

但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已經發生了,再也回不到過去。

當高穎德只能憑借著殘酷的血腥的鎮壓來維持自己地位的時候,本身就已經說明他的統治已經在搖搖欲墜了。

先從內部動搖大理,讓其無遐關注貴州路,此刻的蕭誠,一門心思想要做的就是發展剛剛建立起來的貴州路,就像是一個新生的嬰兒,此刻的貴州路還嬌嫩得很,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他受到重創。

打鐵還需自身硬。

春耕已過,貴州路又開始了大規模地征發百姓修路建渠。

徭役,是百姓們要負擔的稅賦之一。服徭役,不但沒有工錢,還要自帶吃食,自古以來,徭役都有可能讓人家破人亡的。

貴州路上的徭役自然也是沒有工錢的,不過與其它地方不一樣的是,他給一點兒補貼。

但貴州路上所有的徭役一天補助五文錢。相對於眼下的工價,五文錢的確不高,但如果用眼下貴州路的購買力來衡量的話,這五文錢也就不少了。

五文錢,眼下在貴州路,可以買半斤粟米,可以買兩張烙好的大餅。

基本上可以解決一頓飯的問題了。

為什麽不直接買來糧食給百姓們解決一頓飯而要發錢呢?

這自然又關系到了貴州路上的另一項政策。

交子的發行。

聯合錢莊的交子發行已經有一年多了,但大體之上還是只在大宗的商業交易之中出現,以及在聯合會的相關商業之中得到了應用,在民間,最底層的老百姓們,還是只信任叮當作響的黃澄澄的銅錢,那張輕飄飄的紙,在百姓們看來,實在是有些難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