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有付出,才有獲得

蕭誠公廳。

坐在蕭誠對面的羅信,將面前的一大疊卷宗摞成一沓。

跟著眼前的這位比自己還要小上幾歲的安撫使做事,還是相當輕松的。

當然,這個輕松,是你需要在能力之上跟得上。

否則,那就要累得吭哧吭哧的,人也吃了虧,戲也不好看了。

但很顯然,羅信是屬於那種能做事,會做事的人,所以一切顯得遊刃有余,不管蕭誠委托給他什麽事,他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辦理得妥妥貼貼。

在成功地說服了羅廣部馬湖部投奔了貴州路之後,羅信便接手了無數路上官員們都避之不及的分田到戶的土地改革一事。

三年以來,除了遵義以及黔東南進展緩慢之外,其它的五府兩州,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這項工作,而羅信作為主持者,在路上的地位,自然也是青雲直上,竟是將主持稅務改革的田易與李防也比了下去。

畢竟做與土地有關的事情,可比做與商業有關的事情,難度和阻力都要大多了。

羅信很喜歡蕭誠的做事風格。

簡單明了,直指要害。

包括給蕭誠寫報告,你要是繁文縟節,駢四儷六地來上一篇華麗之極的文章,那是要被罵得狗血噴頭的。

反而是一上來就開門見山,幹巴巴地陳述事實更討他喜歡。

貴州路上那些不了解蕭誠的官員,在歸初之時在這上面可是吃了大虧的。他們以為一個進士出身的官員,必然會喜歡華麗的文章,每份報告必然煞費苦心的弄得繁華似錦,結果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

蕭誠最喜歡的便是用一個個的數字,一張張的表格來讓所有有事情更加直觀。

也讓所有的事情,都被一個個看起來簡單的數字晾曬在了陽光之下。

以往那些春秋筆法全都不管用了。

皮裏陽秋的手腕,也被一個個的數字敲打得潰不成軍。

行,就是行。

不行就是不行。

不行要是還沒有大家認可的客觀原因,那就只能是你這個官兒不行。

要麽下台,要麽降級,因為要給行的人讓路。

蕭誠的這種管理風格,自然也在貴州路上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斥責其為見利忘義,向利而行。

不過呢,在貴州路這上,這樣的人,終究只是一小撮,就算口有怨言,也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大放厥詞,也只敢在黑夜之中躲在某個隱蔽的地方匯聚上三五志同道合之人,借著酒勁口花花幾句。

一旦出了這地方,那也是打死不認的。

說蕭誠不注重文教,只怕這貴州路上所有人都是不認可的。

由岑夫子任提學,貴州路上這幾年文風大盛,雖然說因為以前底子太薄,一時之間不可能竄出來許多才俊,但只看那無數新建的學宮校舍裏日日傳來的瑯瑯讀書聲,一管是誰,都會覺得未來可期。

讀書,還是挺費錢的。

而在貴州路上,這些錢,大部分是官府出的,小部分是岑夫子化緣來的。

在貴州路上,蕭誠對於文人總體上來說,還是很好的,只要你用心出仕,不管你有沒有功名,都可以先得到一個職位。

反正貴州路新立,官員奇缺,是位子等人,不是人等位子。

你是不是進士舉人秀才一點兒也不重要。

然後呢,自然就是優勝劣汰了。

有人一路高歌猛進,從區區一普通吏員,昂然跨進了正式官員的行列,有人卻是原地踏步,浚巡不前。

有不少頗符聲名的人氣宇軒昂而來,卻灰頭土臉而去。

有不少名不見經傳的人,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蕭誠在貴州路上的用人,從最開始的他一言而決,到現在已經慢慢地制定出了一套晉升的考核體系。

與朝廷的考核不同,貴州路上采用的是直觀的分數式的呈現。

什麽上上、中上,中、中下,下等模淩兩可的評語被完全摒棄。

一年到頭,一項項的考核細則被賦予了一個分數,或加或減,每人一張表,算下來之後,每個官員的得分一目了然。

只要你在及格分數之上,就說明你是基本合格的,雖然得不到晉升,但也不會掉了官帽子。

如果你不及格,那最好是自己走人,免得難堪。

當然了,大家都是要臉的。

做得好的,誰也不想自己的分數比別人低,畢竟分數更高一些人的,在接下來的晉升之中,那就是占著絕對優勢的。

即便是合格了,你要是孫山的話,那也是相當的難堪不是嗎?

所以,蕭誠雖然沒有揮舞著有形的鞭子,但那無形的鞭子,卻是一下一下地猛力地抽打著所有的官員,讓他們不得不低著頭拼命地拉著自己負責的那台車,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