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兵臨城下

王柱有一點料錯了高迎祥。

他認為高迎祥一定會命令董奎頂在威寧,替他擋住天狼軍的攻勢,以免得六盤水兩面受敵。

而實際之上,在高迎祥收到畢節宋軍大舉進攻威寧,而威寧內部不穩的情報之後,第一時間便下令董奎在不能支持的情況之下,盡可能地保存實力,然後退入到六盤水與高部匯合。

畢竟是高穎德的兒子,眼光還是相當不錯的。

董奎如果能支持那是最好,但整個威寧內部有著十幾個部族聚集,並不是每一個都能與董奎一條心的。

支持不住,退到六盤水,雙方的力量加在一起,自然就能更強一點。

貴州路上的宋軍不打則已,一打,必然就不僅僅只是攻擊威寧一地。

他們一直都想拿回自己占領的六盤水。

這一點,從貴州路安撫使公布的整個路上的行政區域便可見一斑。

貴州路上六府三州,六盤水赫然便在其中。

彼時高穎德搶占六盤水,是因為那個時候大理還想要主動出擊,不說要吞掉貴州路其它的地方,但把石門蕃部所在區域、羅殿國、羅氏鬼國這些地方納入自己的懷中還是可以的。

在高穎德看來,這些地方,本來就該是大理的。

只不過被蕭誠竅取走了而已。

搶占了六盤水之後,大理便可以窺視這些地方,只要蕭誠在這些地方的治理稍有錯漏,在這些地方出了亂子,那高迎祥便可以乘機出兵。

在高穎德看來,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

像羅氏鬼國那些人,必然會不滿於被宋人所統治。

所以,高穎德在六盤水布置了重兵,數萬大理軍隊盤踞於六盤水,隨時準備出擊。

但是,事實讓高穎德失望了。

蕭誠對於這些地方的治理,簡直可以用神奇來形容。

短短的時間內,蕭誠便平息了這些地方的混亂狀態,從最開始的雷厲風行的霹靂手段,到最後安撫地方的懷柔政策,年輕的蕭誠在手腕之上的老練讓高穎德也是嘆為觀止。

高迎祥沒有找到任何一點的機會。

唯一能讓他們稍感安慰的就是威寧的董奎,總算為六盤水樹立了一面屏障。

三年下來,蕭誠在貴陽路上的統治愈來愈穩固,而反觀大理國內,形式卻是愈來愈嚴峻了。

當初把大量的軍隊調往六盤水、會川府、建昌府、石城郡等地,想趁著宋國內部不穩的狀態占上一些便宜,不成想,如此一來,卻讓高氏在其它地方的統治被大大削弱。

那些苦於高氏統治已久的國內大家族,豈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

騰沖府、蘭溪郡、威楚府等地趁勢而起,反高氏力量氣炎逐漸囂張,特別是威楚府的楊氏,距離都城善闡府太近,與皇帝勾勾搭搭,威脅最大。

外頭無隙可尋,內部卻漸有千瘡百孔之勢,由不得高穎德不焦頭亂額。

他很想把邊境的軍隊調過去,把楊、王、楚這些家族殺個精光,但問題是,此刻的軍隊,也不是他想撤走就能撤走的了。

稍一猶豫,機會便逝去了。

貴州路上,數路兵馬逼近邊境,虎視眈眈。

而在相鄰的廣南西路之上,宋國的清平軍在都鈐轄魏武的帶領之下,毫不掩飾其對於大理的野心。

只要稍微調查一下魏武的背景,高穎德就很清楚,此人一定會不顧一切地配合貴州路蕭誠的所有行動的。

邊境上的軍隊動不得,一動就露出了破綻,會讓宋軍有隙可乘。

高氏現在頭痛得很。

派了人去汴梁,想要勾連宋國大臣,對貴州路上的蕭誠稍有牽絆,豈料這些毫無道德的家夥,錢是收了,但事兒卻不辦。

在這一點上,高穎德對於汴梁都堂的那些人,倒是錯怪了。

不是他們不想管,而是實在管不了。

蕭誠對於他們的命令,向來都是當一個屁的。

現在貴州路還高舉著大宋的旗幟,每個財年,還能象征性地往汴梁送上個幾萬貫的稅賦,他們已經謝天謝地,阿彌托佛了。

誰敢在這個時候找蕭誠的麻煩?

這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再說了,都堂之中還有一些人,覺得蕭誠要是真能把大理吞了,對於大宋來說,可又是一樁開疆拓土的大功業。

比方說現在呆在萬歲宮中的那位官家,對於蕭誠現的情感就復雜得很。

一是猜忌得厲害,覺得蕭誠就是腦後長著反骨,不定什麽時候就會學著他的哥哥反了大宋。

另一方面,卻又希望蕭誠能夠吞掉大理,將大理納入大宋的版圖。

只要蕭誠這麽做了,這天大的功勞,在史書之上,總是會著落在他這個官家之上。

這位大宋的官家,甚至動了只要蕭誠能一直效忠於大宋,他不吝封王的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