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遼皇駕崩

耶律珍的心情很是沉重。

因為他背叛了那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背叛了對他一直倚為腹心的皇帝。

但他認為自己沒有背叛大遼。

皇帝病重,即將不治,這一點,大遼上上下下都清楚,他自己也清楚。

滅宋,成為了皇帝駕崩之前最大的一個心願。

完成了這一件事,皇帝便認為他替遼國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可是耶律珍並不這麽看。

大遼的西北方向,蕭定控制的西軍虎視眈眈,那是一頭噬人的猛虎,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頭猛虎會愈來愈強壯。

耶律珍派人搜集了有關西軍一大堆的情報,細細研究之後,駭然發現西軍在十年之間,在各個方面的成長速度簡直是駭人聽聞。

不管是從政治、經濟、還是從軍事之上,他們基乎是一年一個腳印,穩步向前。

這是一個新興政權最顯眼的標志。

因為這個時候,這些創建事業的人,正一門心事地攜手並肩大步向前,貪逸享樂的想法,在這些人眼中,簡直就是一種墜落,一種犯罪。

這是很可怕的。

而大遼也好,趙宋也罷,立國日久,奢逸之風早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方方面面了。官僚機構日漸臃腫,辦事效率卻日漸低下。

軍隊人數愈來愈多,但戰鬥力卻是越來越低。

眼下,被大遼視為唯一的勁亂趙宋已經垮台了,就這些時日,耶律珍在皇帝行轅周邊聽到的都是一片從此天下竟是坦途的言語。

這本身就是一種讓人極為擔心的傾向。

當然不是坦途。

陛下本是一個視野開闊之人,但他現在的思緒已經有些亂了。

但無心再往前看,而是只想著保全已經得到的果實。

只是不往前看,又怎麽保得住已經得來的果實呢?

皇帝認為趙宋宗室已滅,宗嗣斷絕,而大遼的封王之舉,必然也會在宋國內部引起紛亂,畢竟亂世誰為王呢?有實力的大概都會認為自己有這個機會。

皇後提出這個建議之時,皇帝和自己都為這叫絕,但這並不可能一勞永逸。

趙宋既有崔昂、劉豫、柳全義這樣的為一己榮華富貴而賣身的人,也有像蕭定那樣實力明明冠絕一方,卻不肯自立的人。

而且,宋國的南方,只怕不會因為東京的覆滅而就此向大遼投降吧?

也許會紛亂一陣子,但只怕接下來,就一定會有人出來將所有人組合在一起,重新與大遼爭奪吧!

這個人,如果耶律珍估計不錯的話,就應當是如今的貴州路安撫使蕭誠。

想要做成這件事,依然是要靠實力說話的。

而蕭誠的實力,無疑是南方最為強悍的,說起來只是貴州路安撫使,但實際上,卻掌控著貴州路、雲南路、以及廣南西路等地。

至於整合南方的手段,那就太簡單了。

陛下認為趙宋傳嗣已絕,可到時候,南方的敵人只需要隨便找一個人,聲稱他有趙家血脈就足夠了。

有不有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宣揚有的這些人實力足夠,而其他人又承認這麽一件事,

那麽,即便不是,最後也是了。

南方的各路力量一旦糾合到了一起,實力並不容小覷。

南方一向是趙宋最為富庶的地方,商業發達,特別是海貿之興盛讓人嘆為觀止。

有錢糧,便有兵馬,有甲胄,有武器。

而且南方水系眾多,交通工具更多的使用舟船來溝通各地,大大小小的從系將廣闊的地域切割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這對於更習慣於騎兵大規模的機動穿插作戰的遼軍,並不是一個擅長的戰場。

所以,未來的戰爭,並非十拿九穩。

只能說,大遼能占住上風。

外敵並不弱,內政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現在的大遼看起來上下一心,其樂融融,其實不過是因為皇帝皇後兩個人都是一代人傑,是他們兩個人生生地壓住了那些燥動的勢力,但凡胳膊肘往外翻的人,現在基本上都已經到陰曹地府遊玩去了。

但反對勢力明面上是沒有了,暗地裏就沒有了嗎?

一旦皇帝皇後一下子全都沒有了,十余歲的太子豈能鎮得住場面?

自己和林平豈能把控得住局勢?

只怕大遼內部便要先起波瀾了。

內部不靖,外有強敵,眼下看似鮮花著錦的大遼,又能堅持多久呢?

真要按皇帝陛下的意思,等回到上京之後,按照遺詔逼著皇後殉葬的話,只怕大遼立馬就會來上一場內訌。

就算布置周全,鎮壓得力,但此事過後,大遼照樣會是元氣大傷,一統天下的夢想,只怕是再也不用想了。

不管從那個方面講,大遼都需要皇後繼續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