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困難

興慶府相較起十余年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初李續盤踞興慶的時候,興慶不過五千余戶,數萬人丁而已。

十余年的時間,興慶府如今已有丁戶三萬余戶,二十余萬丁口。

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遊,扼西陲要害的興慶府,農牧業相當的發達。

得益於黃河流域穩定的引水灌溉,農業發展穩定,能為興慶府軍民提供穩定的糧食供應,在蕭定徹底掌控之裏之後,又由張元主持,修建了賀蘭山東麓沖積平原上長達兩百余裏昊王渠。

昊王渠的成功修建,使得興慶府周邊的農牧業再上了一個新台階。

也使得這裏成為了整個西軍的糧食基地與重要的牧場。

讓所有人不解的是,蕭定一直沒有大興土木修建城池。

即便是當初李續時代留下來的城墻,現在也被拆得幹幹凈凈,所得的磚瓦盡數被拿去修建了民居。

蕭定不修城池。

用他的話來說,如果讓敵人打到了這裏,那西軍便已經徹底失敗了,即便有城墻,又能掙紮幾時?

不以土木為城,而以人為城,便是蕭定喊出來的豪言壯語。

而這十余年來,整個興慶府的落戶政策,也是一直在堅定地踐行著這一原則。

不是什麽人都可以在興慶府及其周邊落戶的。

舊城之內,居住的全都是西軍的文武高層,然後根據在西軍之中的地位,一層一層地向外擴張。

即便是最外圍的普通百姓,大多也是從西軍之中退下來的士卒和其家眷。

西軍規定超過軍隊士卒,超過四十歲而沒有進入隊將以上的,便會退役。而這些退役的下來的士卒,便會優先落戶到興慶府。

或做工,或務農,或為基層吏員,不一而足。

這些人退役的時候,除了盔甲弩弓不允許帶走之外,其它的兵器,都是可以帶走的。這便使得興慶府幾乎家家都擁有武器。

西軍在興慶府除了五千鐵鷂子之外,便只駐紮了一萬步跋子,便得益於此。

只要有需要,一聲召喚,這裏家家戶戶基本上都可以自己攜帶兵器,迅速地組織成一支支經驗豐富的軍隊。

外來人等,想要在興慶府落戶,基本不可能,除非你對西軍有大功。

所以這裏的人,對於蕭定是最為忠心的,因為從本質上來說,他們是利益的獲得者,只有努力維持現在的統治模式,他們才能持續不斷地獲得利益。

而行商者,即便再有錢,也很難獲得興慶府的戶藉,而這些人,便大都集中在西軍的另一個重鎮,興平府。

興慶府是政治中心,軍事中心,興平府,卻是經濟中心,聚集在興平府的有錢人,當真是車載鬥量。

興平府工商業發達。

而興慶府則是農業、牧業以及大量的軍工作坊為主。

今年的日子很不好過。

與遼國在眩雷寨和黑山打的這兩場大仗,說起來都是以西軍獲勝而收場,但甘苦自知,這兩場仗,讓西軍損失慘重。

更讓人惱火的是,西州的叛亂切斷了往西的商路,又少了一個重要的財稅來源。

到現在為止,西州叛亂與吐蕃叛亂都還在無時無刻地牽制著西軍的精力,每時每刻都在花費著大量的銀錢。

軍隊不動,都需要大量的錢糧養著,軍隊一動,花費立即便打著滾兒地往上翻。

“糧食今年其實還是豐收了!”張元看起來更老了一些,背也顯得有些佝僂了,整個西軍的政事,便是由他主持完成,蕭定根本就不幹涉。

蕭定的精力,基本上還是放在軍事之上。

“但是戰爭,叛亂,讓我們的負擔太重了。”張元翻著下頭戶曹剛剛匯總過來的帳薄,嘆道:“與遼國人的兩場仗,將我們多年的節余全都砸進去了,雖然今年秋糧都已入庫,但相對於往年,卻還是有一半的庫房空空如也。”

“戰死者,傷殘者的撫恤發放下去了嗎?”蕭定問道:“再怎麽難,這一件事,也不能再拖了,當初沒錢,可是承諾了秋收之後便立即發放的。”

“這個當然是有準備的,不過總管,可不可以用地來抵償!”張元道:“我們別的什麽沒有,但土地多得是啊!銀錢真是緊張,但因為兩場仗我們都贏了,所以耕地,牧場還是綽綽有余的。”

“興慶府和興平府周邊,那裏還有足夠的土地?”說到這裏,蕭定反應了過來:“你是說黑山和黑水那邊?”

張元點了點頭。

“只怕他們不願意,以前賞功撫恤可都是在興慶府興平府周邊。”

“土地翻一番,甚至兩番!”張元猶豫了一下,“甚至,我們可以允許他們擁有奴隸來幫助耕種,總管,西州叛亂,吐蕃叛亂,都捕獲了很多的人,這些人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