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書生亦需金戈鐵馬(第2/3頁)

首輔的厲害就在此處。

他賺了錢,還讓那些買他東西的人感激涕零,認為他是一個體貼人、愛護人的好官。

這一點,呂文煥自問做不到。

看起來首輔讓出了一本萬利的香料生意,為自己贏得了極大的名聲,實則上他的其他生意,賺得可一點兒也不比香料生意少。

一箭數雕啊!

呂文煥料想到首輔會在年末前乘勝追擊,進行一系列的朝政改革,因為早前首輔便已經吹過風了。

但因為次輔等人的反對而一直擱淺。

可隨著前線的大勝和江南派系貪腐、走私一系列事情的暴光,這些改革終於被推動了起來。

青苗法,免役法,在朝廷之上吵翻了天,大家針鋒相對,爭得面紅耳赤,但最終,在投票環節,反對派敗下陣來。

蕭誠推動的廷議票決環節,當初在司軍超等人看來是一個絕好地壓制蕭誠的機會,但現在反而成了束縛他們的最大桎錮。

只要達到簡單多數,便可以通過,一旦票決通過,便是朝廷廷決議,你可以保留意見,但必須無條件支持,否則,便會追究責任。

而當支持蕭誠的人占到多數的時候,司軍超等人痛苦的發現,自己當初是何等的愚蠢。

青苗法,免疫法通過了。

這兩個法令,被戲稱為對士紳階層是既打臉,又奪利。

而對於反對者來說,他們更擔心的是朝廷會不會在接下來又推動士紳一體納糧,一旦這個推行這個政策,那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清田、察丁,而這,才是士紳階層最要命的東西。

但蕭誠沒有推動這個,募兵法倒是先出爐了。

大宋一直實施養兵法,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廂軍這個玩意兒。

每次遇到大的災荒,朝廷都會將難民接納進來,編成廂軍,發給口糧,然後用他們來維持地方治安或者做一些仆役之類的事情,其實說白了,就是朝廷拿錢養著他們,只要他們不鬧事就好。

這當然對於地方治安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但對於朝廷財政卻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圍繞著廂軍而滋生的各種各樣的違法亂紀和貪腐寸出不窮。

蕭誠一刀將這個制度砍得幹幹凈凈。

廂軍不會再有了。

新的募兵法,將所有十六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人,盡數納入到了服兵役的範圍之內。

獨丁不抽。

三丁抽一。

五丁抽二。

被抽中的丁口,每個月將會在幾個規定的日期之內到集中的地方進行統一的軍事訓練,然後根據實際的情況,再抽調基中的人員往前線服役。

光看這字面之上,似乎並沒有多大的端倪。

但只要細細一揣摸,這裏頭包含的意思就太多了。

所有人!

自然不包含了士子、官宦子弟等這一些特殊的群體。

以往,這些人根本不會去當兵。

他們甚至很歧視士兵這個職業,這個團體。

一旦有戰事發生,窮人家出兒子,富人家出錢,政治家出主意。

但現在在新的募兵法之下,所有人都得出兒子了。

而且,富庶之家、權貴之家又信奉多子多孫,他們又不是養不起,所以可著勁兒的生。

以往生得多,那是開枝散葉,那是壯大家族實力。

現在嘛,可就代表著會有更大的機率被抽去當兵了。

和平時節當兵倒也無所謂,但現在,戰爭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前段時間的徐州之戰,從江寧調去的數千禁軍,參與了一場戰事的掃尾工作,便送回來了幾十個小盒子給家屬。

雖然朝廷極盡哀榮之能事,但悲傷、恐懼仍然籠罩在本地人的頭上久久不願散去。

南方承平已久,對於戰爭,他們早已陌生,不願參與,對於北伐,意願一點兒也不強。

像高迎祥等人在徐州的征兵,還是以逃亡的北方人為主。

而呂文煥抓住機會準備重振水陸兩支靖綏軍,征募的卻是以無產者、流民、輕俠之類的人入伍。

但在蕭誠擬定的募兵法中,只有良家子,才有資格被抽丁,有資格成為軍隊中的一員。

如果用這個標準,呂文煥剛剛成立的兩支軍隊,只怕就剩下不什麽人了。

“首輔,為什麽非得要用良家子?良家子有家有口有財產,怎麽願意來當兵?”呂文煥搖頭道。

“呂尚書,我們從現在起,就要樹立一個觀念才行。那就是當兵保家衛國是榮譽,而不是為了吃一口飯。當兵吃糧這種觀念,必須得給我去掉,但凡以這種念頭來當兵的,都不是一個合格的士兵!”蕭誠道。

呂文煥不由搖頭苦笑。

“如此只怕招不到兵了!”

“我不是在跟他們商量,而是以法令的形式規定,成為一名士兵是他們的義務。”蕭誠在屋裏走了兩步,道。“至於為什麽只要良家子,這個我相信楊萬富一定跟您說過這裏頭的原因,良家子組成的軍隊,更遵守紀律,也更加的有戰鬥力,這一點,您可以從江寧守備軍便能看出來。五千江寧守備軍,全部來自於雲貴路上中戶以上家庭。就拿您剛剛組建的軍隊來比上一比,戰鬥力我們就不說了,暫時還沒得比,就比一比軍紀。江寧守備軍戰功赫赫,可他們在軍紀之上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