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把自己打造成一顆釘子(第2/3頁)

因為道路交通的原因,即便有糧,也運不過去,運過去了,價格也上漲到窮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程度。

窮山惡水出刁民。

吃都吃不飽了,要餓死了,不造反還能幹什麽呢?

所以糧食,一直便是蕭誠最為關注的點。

生產出更多的糧食,改良更多的農作物,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農為根本,無農不穩這些經驗,是歷朝歷代用鮮血和生命總結出來的經驗。

可是江南之地,因為絲紡織業的利潤太大,大量的農田被改成了桑田用來種植桑葉,養蠶紡絲織綢,這已經是不可更改的事實了。而江南缺糧又會推高整個大宋的糧價,所以蕭誠只能將把目光盯上兩湖,兩廣。

湖廣熟,天下足,蕭誠可是牢牢記著這幾句話呢!

只是眼下湖廣雖然已經在被大力開發了,但是距離他想要達到的湖廣熟,天下足這個目標,可還是天差地遠呢!

比起北方那些豪紳權貴們拼命地兼並土地導致大量農民失地不同,在這些地方,其實還有大量的土地沒有被開墾出來。

這些地方現在最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丁。

所以現在蕭誠在這些地方的土地政策就是,鼓勵大家開荒。

鼓勵有錢人家以大農莊的形式來占有這些土地。

大宋的農業稅,一直都很低。

十抽一而已。

到了蕭誠掌權時代,農業稅便以畝為單位給固定了下來。

一畝二十文的農業稅。

你一畝產糧三百斤,只要二十文,你一畝產糧六百斤,也只要二十文。

這便能促使農民想法設法地去增產增收。

過去那種望天收的種植態度自然而然地就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開始了精耕細作,開始了對優質種子的渴望。

在兩湖兩廣,蕭誠現在是一點兒也不用擔心土地兼並的問題。

或者那是以後的朝廷要考慮的問題。

現在蕭誠,只希望有更多的土地被開發出來。

而這些大農莊的興起,也讓開拓團的奴隸貿易更加的興盛起來。

以蕭誠為首的江寧朝廷對此裝聾作啞。

只要你不把大宋人當奴隸賣了去,便是可以接受的。

這些大農莊,需要大量的人去勞作。

同大力地鼓勵開墾荒田,增收增產的農業政策相比,在商業之上,蕭誠的步子就邁得更大了。

大宋的商業政策本來很寬松,到了蕭誠這裏,更是徹底放開了經商的限制。

不再有過所這樣的東西存在了。

在大宋轄區之內,任何人可以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

每一個大宋的公民,都會有一個由專門機構制作的小木牌牌。

這個小木牌牌上標注了這個人所有的身份信息和外表特征,拿著這個小牌牌,你想去哪裏便去哪裏。

當然,誰要是想偽造這個小牌牌,不被發現則已,一旦發現,立刻便是砍腦袋的下場。

人員的更加自由的流動,也促進了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朝廷鼓勵經商,經商的時候只要一次的貨物價值在十貫以下的,則免收賦稅。

蕭誠想要以這種方式鼓勵貨物的流通。

對於眼下偽齊與偽趙發起的進攻,蕭誠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現在的他,發動北伐戰爭,大舉向遼開戰,他的確是有心余而力不足。

但僅僅是防守住現在的邊境線,則是綽綽有余。

甚至蕭誠可以拍著胸脯說,只要他想,現在便可以收復開封,把曲珍這個叛賊送上菜市口一刀砍了腦殼也不是沒可能。

只是現在他還不想這麽做而已。

偽趙偽齊的存在,雖然是大宋臉上的一塊疤,但同時卻也是南方政權與遼國之間的一個緩沖區。

現在遼國還在驅使著偽趙偽齊向大宋發起進攻,一旦大宋擊敗了這兩個偽政權,那接下來便要直接與遼人對壘,那戰爭的烈度可就完全不同了。

蕭誠沒有信心在這個時候與遼國全面開戰。

前方的軍報,每天都在以八百裏加急的形式送到蕭誠的案頭。

前線戰況已經穩定了下來,進入到了相持的階段。

只消進入到了相持的階段,對方就不可能持久地堅持下去。

因為他們沒錢,沒糧。

遼國給予他們的支持,是有限的,而且是有代價的。

對於遼國人來說,偽齊和偽趙只不過是一個消耗品而已。

來自秦鳳路和益州路上的奏章讓蕭誠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益州總督李世隆和秦風路安撫使李淳風兩人終於是擺明了車馬,不再暖味了。

或者他們也看到了在江寧朝廷站穩腳跟之後,力量日益強大,已經有了與遼人一搏之力,所以他們也不再騎墻作觀望了。

畢竟真要是投奔了遼人,雖然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但罵名同樣也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