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突出部

張任官任副指揮使,手下有六個戰營,三千余人的規模。在過去,這也就是一個統制能帶領的兵馬數量,而一個副指揮使麾下,一般會有好幾個統制,能指揮上萬甚至更多的軍兵。

但到了江寧新宋時期,這個數量便大大縮水了。

通過軍事改革以及募兵法的正式實施,廂軍的徹底取消,新宋的軍隊規模大大縮減。

老宋時期,號稱禁軍八十萬,廂軍更是多達數百萬人。

現在,整個禁軍的數量,加起來也不到三十萬人。

而其中的二十萬人,便部署在了與遼國以及其仆從國的對抗前線。

人數雖然少了,但戰鬥力,卻是在急劇上升。

在蕭城看來,現在的新軍,任意抽調一支出來,也許還是比不上當年大國統帶的那支廣銳軍,但是,也足以達到河北邊軍的水平。

而當年所有的河北邊軍加起來,也不過五萬人左右。

至於京城周邊的上四軍,說是全國精銳抽調,但打起仗來當真是不敢恭維,蕭定十騎破百騎以前後來王柱帶著一哨步卒又幹翻了上四軍百多名步兵便可見他們之間的差距。

所以在蕭誠看來,現在的三十萬新軍戰鬥力,已經是超過了當初整個老宋的戰鬥力。

更何況,還有諸多新武器的加持。

軍隊數量少了,但在軍隊上的花費並沒有降低。

過去老宋拿來養八十萬禁軍和數百萬廂軍的軍費,現在被蕭誠一股腦地用在了新軍身上。

刨開軍晌、各種津貼、賞錢等之外,大量的資金被用到了軍隊的訓練、裝備上,這使得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寧精勿濫,是蕭誠治軍的一條原則。

濫竽充數的軍隊,在關鍵的時刻,不但救不了命,還有可能壞大事。

倒不如將這些不保險的都拿掉,這樣至少有一樣好處,心中有數。

總體上看起來,軍費的花銷並沒有降低,但如果從全局盤算下來,新宋其實仍然在許多隱性的花銷之上,被大量地節省了下來。

比方說軍隊的後勤供應體系。

因為軍隊的大幅度減少,使得後勤供應體系也相當的減少,在這個人扛牛馬拉的時代,為上百萬人提供後勤供應和為三十萬人提供那完全是兩個概念。

特別是在戰爭時期,這個差距會更明顯。

以前要一百萬人才能做完的事情,現在三十萬人便綽綽有余了。

如此總體算下來,竟然還是大大節約了財力。

當然,諸如司軍超為首的老派官員們擔心軍隊數量太少會出事,會抵擋不住遼人的進攻的擔心,也只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之中來檢驗了。

過去養著數百萬的廂軍,是老朝廷避免百姓成為流民,成為禍患的一種手段,說白了就是朝廷拿錢養著這些人,然後官員們又將這些廂軍變成了自己賺錢的工具或者擁人,反正是朝廷養著,他們連工錢都不用出。

但現在,這些青壯們都不再是消耗錢糧的而變成了創造財富的人了。

更多的工坊需要更多的工人,更多的養殖場需查更多的工人,更多的土地被收回後需要更多的人耕種,更多的商隊也需要更多的人充斥。

這一進一出之間,又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被創造出來。

即便是老派的官員,即便是蕭誠的反對者們,在這些改革之中,也得到了極大的好處,現在這些人,在觀念上都有了基本的一個轉變。

即,他們反對的是蕭誠這個人。

而不是反對蕭誠所帶來的這些改變,執行的這個政策。

除了極少數人之外,絕大部分人都在這個改革的過程之中得到了好處。

即便是有朝一日蕭誠真下了台,他所推行的政策,也照樣還是會執行下去,

而這,也正是蕭誠夢想達到的結果。

人亡政息的事情,要不得。

一個長期的能夠得到延續的政策,一個長遠的能夠持之以恒可以執行的規劃,對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實在是太重要了。

所以即便是司軍超,劉明義這些蕭誠的政敵,即便是被蕭誠趕下了台,卻仍然保留著他們的政治待遇,在重大決策過程之中,他們仍然具備一定的發言權。

那怕他們在發言的時候,更多的時候發出的是反對或者質疑的聲音。

這其實讓蕭誠陣營的人很不爽。

但蕭誠卻安之若素。

有反對和質疑的聲音,能讓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更好。

如果當真成了一個聲音,有缺點有錯漏都沒有人發聲,那等到這些缺點和錯漏出現的時候,說不定已經釀成了重大危機。

反對者的存在是必要的。

而且,說不定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我們也會成為反對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