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成就感(第2/3頁)

都是熟能生巧,沒什麽技術含量的活兒,最多兩天就上手了。

人手足夠,師雁行就把煮鹵味的活兒也下放到紅果和秀兒手裏。

鹵料粉包都是現成的,單純“煮”這個過程並不難,只要控制好時間和火候就成。

練熟了,還能抽空來幫師雁行打下手,很不錯。

胡三娘子帶一個買來的女孩子在後院搗奶。

市面上雖有賣黃油的,但這法子一般人不知道,更別提打發蛋白、做奶油之類的,都屬於商業機密,不是自家人不放心。

如今有了基礎工具,再做起來就不那麽艱難了。

暫定以後白天郭苗和師雁行去店裏,前者負責管理那些女孩子們,後者掌勺並管理郭苗。

適當放權並進行了任務劃分之後,師雁行壓力驟減,日常前頭已經不需要自己出面了。

從來到大祿朝到現在,前後大半年,她總算成功實現了從打工人到真正小老板的階級跨越!

值了!

江茴留守新租的二進小院,日間帶著剩下的四個女孩子磨鹵料粉包。

如今師家鹵味共有四家加盟商,青山鎮的陸家酒樓和王桃,以及來到五公縣後新加入的兩戶。也是周邊小鎮,暫時每個鎮上只一家。

每半月供應一次料包,自家店裏還要用,量已經很大了。

鹵料粉包以前是,現在是,並且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還將是師家餐飲的大殺器,配方必須保密。

而監督磨鹵料粉這種事,除了江茴,師雁行誰也信不過。

沒有現代化機械流水線,工人勢必會直接參與生產過程,如何保密成了重中之重。

師雁行用的還是之前的法子:

幾十種香料,每次研磨的數量都不一樣,有時桂皮多,有時茴香多,有時又是豆蔻最重。

因她家店裏如今做菜、包包子、包餃子、煮燒肉等也都要用到各色大料,時不時再炒個火鍋底料、熏個香腸,消耗不一。

這麽一幹擾,外人也就沒辦法單純從數量上推斷配比。

磨好的大料粉由江茴監督,分門別類裝好,只等師雁行晚上回來,親自配。

配好的鹵料粉完美融合在一處,任誰看都只是深棕色的細顆粒,哪怕大羅神仙來了也別想分出來誰是誰。

現在出的量多了,再用小紙包不現實,於是她就訂了好些密封性極好的瓷壇,每壇五斤,裝好用以油蠟、油紙、泥巴三層密封,高度防水防潮。

只要不打開,放幾個月都沒問題。

經過實際驗證之後,鹵料交接的頻率從半月一次降到一月,各加盟商都大大減少了往返奔波之苦,成本和風險也隨之降低,很是歡喜。

總結下來,師雁行名下現有師家好味和小作坊兩處產業,外加下頭四處加盟商,是名副其實的師掌櫃了。

不管是師家好味還是小作坊,只要是上工時間,師雁行都堅持讓大家穿經典的紅配橙工作服,頭戴同色頭巾,臉上捂著口罩。

可能國人血脈裏就流淌著強迫症,眾食客見店員們著裝整齊,舉止有度,都打從心底裏覺得舒坦,吃著也放心,閑談時少不得拿來說一說。

時間一長,這種配色和顯眼的“師家好味”花體字招牌儼然成了縣城內靚麗的風景線,大家只要瞧見了,就能脫口喊出店名。

就連那四家加盟商,師雁行也在送鹵料粉時免費贈送工作服若幹,鼓勵他們穿戴。

在這個年月,尋常人家新衣難得,這工作服顏色鮮亮,做工也細致,白得的新衣裳,有幾人不愛?

於是竟不用師雁行催促,幾乎人人都穿。

偶爾有不知情的人見好幾個人紮堆穿一樣的衣裳,少不得問一嘴,“師家好味”的名聲就這麽傳開了。

沒主動打廣告,可好像又打了。

就很絕。

現在白天魚陣去鄭家上學,背著小書包,挎著小水壺,提著小點心,分明一個學齡兒童了。

小朋友午飯也在鄭家吃,中午還能跟小夥伴小憩片刻,再玩一玩,至下半晌方回,期間江茴不必再分神看孩子,就能放開手工作。

最初不舍的那幾日過後,江茴漸漸萌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飽滿。

是的,就是飽滿!

某日江茴吃著買回來的水蜜桃,撕開薄薄的表皮,看著內部豐盈而飽滿的果肉,突然就覺得自己現在像極了這顆桃子。

我成熟了,有了自己的瓤兒,不再似以前那般幹癟。

她開始變得自信,有幹勁,期待每一天,好像,好像變得有點像師雁行了。

手底下管著四個人,每日再幫著盤賬,看著兩處攤子的賬目都從自己手下過。

誰要買什麽了,她核實、批條子、撥款……

好充實!

她喜歡這樣的日子!

江茴覺得有點奇怪,但該死的上癮,就連柳芬都驚訝地說,看著她好似更年輕了,有點,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