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玉佩(第2/4頁)

“給朋友的孩子的,一個六歲,一個九歲,略貴重些才好。”

銀樓只是統稱,裏面並不只賣金銀飾品,還有許多珠玉寶石等。

雖說那鹿皮是謝禮,可若要通城合作的話,還是得給孩子送點見面禮。

當然了,如果後面談不成,完全可以轉手送給有福和有壽嘛!

才簽的合同,就來照顧自家生意,徐掌櫃很是歡喜,果然親自推薦了一對金鑲玉團玉佩,上面刻了麒麟騰雲紋樣。

“我也不糊弄你,這玉料屬和田玉,但是玉質不過中等,小孩子帶出去正體面,卻不會過於奢華。”徐掌櫃非常誠懇地說,“且麒麟乃瑞獸,忠心護主,意頭是極好的。”

玉佩統共不過核桃大小,給小孩帶正好。

師雁行對光看了下,確實如他所說,也就點了頭,“多少錢?”

徐掌櫃笑道:“若給外人麽,明碼標價,四十兩一塊。既然是師老板要,六十兩,這一對您拿走!”

國人愛玉又喜金,這兩樣湊在一起,怎麽都便宜不了。更何況還沾了和田玉的名頭,這個價格也算實惠了。

師雁行痛痛快快付了銀子,又去找鄭義打聽付春生的底細。

付春生就是那位方太太的相公,之前送皮草箱子來的那個。

鄭義倒是知道這個人。

“怎麽忽然問起他來?難不成又要跟他做什麽買賣?”

這八竿子打不著嘛!

師雁行也不瞞他,簡單把事情說了。

鄭義唔了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確實也太巧了些。”

這是要給付春生和通判大人之間牽線搭橋呢,難度非比尋常,一個弄不好先把自己搭進去,小心無大錯。

師雁行伸手幫他倒了一杯茶。

“不過我有一點不明白,論資歷,他比我久;論年紀,他比我長,又是瀝州本地人,怎麽就還沒打通衙門的關節?”

鄭義笑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你也懂吧?”

師雁行一挑眉,差不多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打通關節有什麽用?衙門倒是常年在那兒,可衙門裏的人常換呐!

“杜泉杜大人是五年之前來的,而周斌周大人是三年之前來的,”師雁行緩緩道,“這兩位年根底下都沒接到調令,甚至沒有入京述職,短時間內應該不會調走。但通判非皇帝心腹不可任,想必那位周大人至少還要在本地做上一屆三年。杜泉杜大人嘛,今年底也未可知。”

鄭義點頭,“對嘍!”

知州和通判分管的項目不同,而且很多時候通判的權利甚至比知州還大,正如之前師雁行所言:在其中某位大人明確表示會為“你”撐腰之前,一個都開罪不起。

喝完一杯茶,他才繼續道:“那付春生原本打點好了上一任知州和通判,奈何任期到了,走了,不管了!這幾年下來,杜泉杜大人倒是籠絡得差不多,只是那位周大人看著笑呵呵的,畢竟是京城直接欽點撥過來的,眼光卻高。”

說的不好聽一點,周斌夫婦壓根就瞧不上付春生!

如果周斌短時間內就會調走,付春生也認了,瞧不上就瞧不上吧,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可眼見著他至少還會再留任三年,這不要了命嗎?

不怪他著急。

師雁行懂了。

還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想必蘇北海當初就是知道周斌如此秉性,所以才會在師雁行去州城之前手書一封,特意點明了她的師承。

人各有喜好,有的人愛財,有的人愛權,有的人就喜歡文化人。

而周斌就屬於愛財的文化人。

說白了,如果師雁行沒有裴遠山做老師,別說周斌,就連縣令蘇北海都不會和和氣氣跟她說話。

思及此處,師雁行不禁百味陳雜。

誰能想到,當時自己一次看似平平無奇的臨場應變,卻為日後鋪了這麽遠的路,帶來如此豐厚的回報?

自始至終,裴遠山和宮夫人都未曾主動出手幫她解決什麽問題,但光是這份師徒名義,就已給師雁行帶來無上便捷。

這就是士族的力量。

無解。

付春生確實很懂分寸,知道師雁行正月搬家,期間並未打擾,一直到了二月初才下帖子請客,見面後還說是自己怠慢了,一直忙到今天雲雲。

江茴和魚陣也來了,方太太早就帶著自己的一雙兒女迎在門口,幾個小孩子見了倒沒覺察到大人們言辭間的風起雲湧,玩得挺開心。

江茴把準備好的金鑲玉墜遞過去。

“多謝你們送的鹿皮,這裏卻買不到那樣好的。上回驟然相見,未曾來得及準備表禮,小玩意兒,不值什麽,拿著玩吧。”

方太太下意識看向付春生。

這……

口口聲聲不值什麽,可這玉料和外面的金子都是實打實的,這麽一對下來怎麽也得百八十兩,幾乎就把自家送出去的鹿皮抵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