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螃蟹(第4/4頁)

除此之外,烹飪天分這種事,真的是要命。

曾經有加盟商來找師雁行學做鹵肉,都是一樣的鹵料粉包,也都是手把手現場教學,有人一學就會,有人一學就廢,簡直是氣得啞巴說話。

之前師雁行忙於其他,暫時沒空出手來處理這個事,如今該辦的都辦妥了,倒是可以重新納入規劃。

她對江茴說:“天熱的時候賣熟食確實不大好操作,就連青山鎮的江家酒樓和桃兒姐他們也曾說過,我就想著,既然咱們可以在瀝州城賣鹵料粉,何不直接在各地鋪開來?”

前期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師雁行一直堅持“加盟烹飪”的方式,這樣做確實保證了利潤,但相應的,也隔絕了一部分消費者。

對加盟商來說,賣鹵肉和賣鹵料粉,自然是前者賺得多。

但對尋常百姓而言,三文錢一塊的鹵肉實屬奢侈品。

普通百姓過日子,一文錢都恨不得掰開兩半花,六十文一斤的鹵肉,就算是過年也未必舍得買。

但自己做就不同了。

那一罐子鹵料粉才多少錢?

況且只要保養得當,鹵汁能用好久呢,分攤開來,成本更低,一斤肉裏怕不是能省出一大半來呢!

魚陣很快寫完功課,又抱著師雁行從京城帶回來的話本和邸報來看,看一段兒就擡頭聽她們說一會兒,偶爾聽到感興趣的,不懂的,就會主動開口問。

她自小就這樣,師雁行從沒想著瞞她什麽,如今長大了,又跟著看邸報和外頭的遊記,雖未曾出過瀝州,但見識與眼界卻已非尋常成年人可比。

偶爾問她什麽,竟也能言之有物,令人欣慰。

江茴點頭,“我也是這麽想的,走量的話,咱們就能再跟那些香料販子談一談,把成本壓低一些。”

隨著生意擴張,從前年開始,師家好味每日所需調味料已經不從城中購買了,而是直接聯系到上層香料販子。

因師家好味幾家店鋪每日生意不斷,又主打鹵料買賣,消耗頗巨,如今儼然是瀝州首屈一指的香料消耗大戶,對方十分奉承,主動送貨上門。

聽到這裏,魚陣就道:“之前姐姐不在家,那香料販子還想糊弄人呢,被娘識破了,也不與他多費唇舌,直接去衙門請了二叔來!”

如今師家好味擔任著瀝州城區商界納稅的重要角色,背後又有一個裴門,周斌和杜泉早就發了話,一路大開綠燈,好一副官商勾結,不對,官民一心努力奮進的大好局面,正經人根本不敢起壞心。

偏那香料販子是外來的,打量著江茴和氣,又是個不外出的婦道人家,一時豬油蒙了心,想賺那黑心錢,不曾想江茴直接報官,當場就給他嚇傻了。

師雁行沒聽江茴說過這事兒。

“後來呢?”

江茴摟著魚陣,平靜道:“你不常說嘛,林子大了,什麽鳥兒都有,何苦跟他們一般計較?左右有衙門做主呢!當日就繳了他的貨,又打了板子,換了別家。”

師雁行贊道:“如今真是有大將之風了!”

母女三人笑了一回,又說回鹵料粉的事。

“只是這麽一來,”江茴有些擔心,“那些加盟商賺的就少了,只怕他們不願意。”

“習慣了就好,”師雁行笑道,一點兒沒把這些放在心上,“短時間看是單位利潤降低了,可這麽一來,他們的工作量減輕,打開市場後可以直接走量,薄利多銷,只要堅持下去,賺的絕對比賣肉多得多。”

而且幹燥密封的鹵料粉罐子非常便與運輸和保存,完全可以進一步放權,讓行腳商人挑去各村鎮販賣。

那裏的百姓固然不如城裏人有錢,但逢年過節,誰不想吃點好的?

或有紅白喜事,少不得弄點撐場面的大菜,外頭買不實惠,哪裏比得上自己買了鹵料做?

再根據實際購買力推出小包裝,送人也體面。

哪怕一個村一個月賣兩罐呢,積少成多,聚在一起也不是小數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