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遊子想回家(中)(第4/4頁)

張中官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傅家還沒有拒絕的權力。張中官的口供,將彈弓交給朱宇達的宮女都還在,只要傅家不配合,後面自有雷霆手段等著你。

傅希言心中憋屈:“如果我們這邊有儲仙宮……”

傅輔本來不想與儲仙宮走得太近,但聽了傅希言的故事發現,除非傅希言不是傅家的孩子,不然永豐伯府與儲仙宮鐵定綁在一塊,撕扯不開了。

傅軒看他小小年紀大大臉蛋苦苦思量,不由伸手拍拍他的頭:“遷都的余波還在震蕩,各方都在渾水摸魚,南虞都派人暗殺勛貴子弟了,陛下不會有太大動作。”

說到暗殺勛貴子弟,傅希言想起了姐姐的那樁婚事,猶豫著問:“姐姐的未婚夫……”

傅輔嘆氣:“劉家有意從族中再選一名俊才續上婚事,只可惜了致遠。”

這個時代的女性雖不至於未嫁守節,但未婚夫慘死對女孩名聲是極不利的。傅家與劉家聯姻,本是高攀,又出了這樣的事,以後再找,只能往下。

劉家願意另找一名子弟繼續履行婚約,是出於好意,他們自然感激不盡。不過劉家是保皇黨的中堅人物,此番應對或許也出於建宏帝的示意。

傅希言說:“那姐姐她……”

傅輔說:“難過了好一陣,近來好多了。”

傅希言:“……”也是,盲婚啞嫁的,不能指望太刻骨銘心。

傅軒安慰他:“不必太擔心。我們傅家在軍中素有威望,不是張中官這般無根浮萍可比,不然劉家也不會願意聯姻。再說,陛下如今煩惱陳太妃侄子的案子,怕是沒什麽別的心思。”

*

建宏帝的確在思量陳太妃侄子的事。

與當初一面倒罵陳太妃妖妃的輿論不同,這次大多數人都同情她那戴綠帽的侄子,認為他“情之所至,情急出手,情有可原”,連朝臣的態度也很含糊不清。

遠在北方邊疆的老郡王特意為此寫了兩封信回來。

頭一封還算溫和,回顧了一番陳太妃昔年對他的幫助,其中有一句“陳季向隴南王進言,說你沽名釣譽,恐有爭位之意,太妃宴請阮氏為你遮掩”,打開了建宏帝沉睡的記憶。

隴南王,太久沒聽到這個封號,竟有些生疏了。

在他成長的那些歲月裏,隴南王與雲中王光芒萬丈,為周邊的人撐起一片無邊無際的陰霾,所有皇室子弟都活在他們的陰影下,弱小,平庸,永無出頭之日。

不過……

他摸著玉璽,微微一笑。他終究是走出來了,每天挪動一點點,每天挪動一點點,趁著兩虎相鬥的機會,一舉掀翻了這兩座壓得人喘不過氣的大山!

見前一封信沒有起到效果,老郡王很快又寄了一封過來,措辭激烈得多。

總結下來意思就是,當初你哥雄才大略,你弟武功蓋世,都是天下知名,但我們為什麽要支持你呢,因為你仁善啊,可你看看你這些年都做了什麽!

劉貴妃心驚膽戰地看著建宏帝從輕笑到大笑,最後笑到聲音嘶啞,坐在椅子上喘氣。

他突然問:“你還記得隴南王和雲中王嗎?”

他當上皇帝前,劉貴妃是他的側妃,曾與兩位王爺的家眷往來,怎會不記得?但可能時隔多年,她有些茫然地愣了下,才說:“陛下不是追封他們為‘厲王’和‘誇王’了嗎?他們一個暴虐無道,一個華而不實,都不是什麽好人。”

建宏帝笑了笑:“這話我拿來騙別人,你又拿來騙我。”

劉貴妃一驚,慌忙跪下請罪。

建宏帝嘆息:“若是生在普通百姓家,有他們做我的兄弟,我會很自豪。”

他用“我”而非“朕”,似乎顯示此刻這位北周的皇帝陛下卸下了帝王的架子,流露出柔軟的內心。

劉貴妃擡起頭,嬌憨地說:“他們的壞話不是臣妾編出來的,都是聽來的,臣妾想,一個人說他們不好,也許還有偏差,那麽多人都說不好,那他們便真的有什麽地方不好吧。”

建宏帝笑著將她扶起:“就你辯辭多。”

他將老郡王的兩封家書都丟給俞雙喜,示意他燒了,又道:“北地酷寒,如何能讓老郡王一家都守著。若朕沒有記錯,他的幾個孫子都到了入學的年紀,不如回鎬京來,朕請名師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