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節 台江防禦方案

隨著時間推移,某勢力占據大員的消息會持續散播,而穿越眾和外界的交流,也會越來越頻繁——1628年勢必會有一些中大型船舶來到大員,這個時候,大員航道以及包括整個台江在內的清淤工程,也就愈發緊迫起來。

“這艘船效率怎麽樣?多久能清理出航道?”在人從中看了半天海底撈的夏先澤,這時放下手中的望遠鏡開始發問。

“抓鬥容量不大,所以效率不會很高。”挖泥船的設計師姚浙生這時出來解釋。

考慮到金屬吊杆和挖鬥的配重問題,有點頭重腳輕的木排沒敢上大型抓鬥,所以每次挖掘的泥沙量只有0.6個立方。再加上簡陋的操作系統和木排本身移動的艱難,所以效率肯定不高。

當然,說到效率,跟後世某些喪心病狂的造島船相比,穿越眾這艘海底撈自然是弱雞一只,不過在17世紀,這艘船的效率妥妥屬於天下第一。

“主航道平均挖深兩米的話,應該用不了一個月時間。”這時一旁基建部的陳棟張口補充到。

陳棟嘴裏的主航道,其實就是船舶日常出入大員的“南水道”。而和南水道隔著一條細長沙洲的“北水道”,由於早年間淤塞嚴重,此時幾乎已經和北線尾島連在了一起。

“兩米的話,這種船不用再駁運了吧?”夏先澤聽完後用手指指正在往台江對岸駛去的興安平號。

“不用,800料以下的尖底福船都可以通過。”

“還是不夠,半年吧,用半年時間徹底加深加寬航道,最好將沙洲挖開,把南北水道連成一體。要按照千噸級以上的炮艦吃水準備航道。”夏先澤這時一錘定音。

旁邊的人沒什麽意見,用半年時間先把最重要的航道疏通出來,這是正事,至於台江其他地方,暫時可以先忍忍。說完後,夏先澤又舉起望遠鏡:“沙子都拉到哪去了?”

“鹿耳門。”穿著一身藍色07式海軍常服的劉哲,目前兼著海岸守備部隊司令的劉哲回答到。

鹿耳門是北線尾島北端的一處水道。這處水道極其狹窄,只能允許小艇通過,而且水勢湍急,地勢險峻,經常會發生各種變故。因為海潮,地震,以及台江對岸的曾文溪改道等等原因,鹿耳門時常處於淤塞和改道中,變幻無常。

原本歷史上,三十三年後,國姓爺率領的船隊,在內鬼翻譯官何斌的帶路下,借著天文大潮,就是從鹿耳門沖進台江,爆了荷蘭人的菊花。

穿越眾不需要這種不確定因素,哪怕有炮火封鎖,雷達照射:軍隊本能的就要控制種管理漏洞。所以劉哲一開始就要求駁船把泥沙都運去鹿耳門,徹底填埋這處水道。

不但填埋水道,北線尾島在漲潮時,很多地方都會被淹沒,日後這些地方統統都需要填埋,墊高。

在軍隊的規劃裏,北線尾島頂端和大員島的南端,將來都會用挖泥船出產的海砂,填出一條連接台灣本島的沙堤。這樣的話,不但兩處島嶼有了直接和陸上相連的通道,而且防禦起來也很輕松。

“口”字型的封閉防禦方案,阻絕了船隊從其他地方沖進台江的可能,只有左邊中段留出來的主航道可以進出。當然,如果有人用小船來回駁人,打算組隊從沙堤沖進大島的話,那麽一顆12.7MM機槍彈到底能穿透多少人這個哲學命題,就能得到正確答案了……

……聽完劉哲關於整個台江內海的防禦方案後,夏先澤掃一眼四周,見沒人提出反對意見,於是點點頭,表示方案可行。接下來就是各回各家——海底撈驗收通過,現場會也已經開完,10幾號人頓作鳥獸散。

……

大部分人都回商館辦公,唯獨羅教授從炮台下來後,匆匆趕去碼頭:現如今明人這一塊的商貿活動歸他負責,所以他要去接待興安平號和林家兄弟。

羅教授其實剛從麻豆社回來沒幾天。在坐鎮麻豆的日子裏,羅教授拉丁拉夫,毆打宿老,拐騙兒童,強搶民女,總之,無惡不作。

回到大員後,大辦公室鑒於羅教授在麻豆期間,為窯區,赤崁小學和新區提供了很多青壯,學生和育齡婦女,功勛卓著,所以晉升羅教授為新成立的港務局局長,兼管專門針對明商的國內貿易。

當羅教授坐著小舢板來到赤崁碼頭的時候,興安平號已經進入泊位,停船下錨……林氏兄弟此刻正在船頭指揮卸貨。

兄弟倆直到現在,都沒能從大員帶給他們的震撼中清醒過來。不同的是,林保安年紀小一點,注意力此刻還集中在海撈船上,站在船頭依舊不停回頭張望。

而林保全見多識廣,老成穩重,此刻令他更加在意的,卻是碼頭後方的赤崁新區。

台江東岸目前已經規劃完畢。正在修建中的赤崁城/赤崁區政務方格,就坐落在台江中段,和對岸的大員商館遙遙相望。以赤坎方格為界,北邊是幾個高档海景住宅區塊,再往北就到了台江角落,船廠,以及船廠宿舍區都規劃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