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節 外強中幹

元鬥號當天晚上,就停在了秀姑巒溪入海口。

第二天一早,全副武裝的入侵者又一次劃著小艇登上了溪岸。和昨天不同的是,小艇今天往返兩趟,將兩個穿越者都送上了岸。

這已經屬於威力搜索了。潘明忠居中指揮,身旁20多個拿著二八大蓋的水手拉出散兵線,整個隊伍開始緩緩往秀姑巒溪上遊走去。

跟在大部隊後面的,是雷劍和幾個背著筐子打下手的隊員。

哪怕昨天殺得再狠,今天也沒人敢打包票說土著不會報復。所以大夥今天都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全程保持著高度警戒——河灘能提供的安全距離還不到200米,這之外全是茂密的叢林,誰也不知道這裏面隱藏著多少露屌戰士。

昨天翻倒在岸邊的獨木舟依舊停在那裏,包括半截身子泡在水裏,早已咽氣的兩個土著傷員。

勘探隊毫不停留地從他們身邊走過。

隊伍往上遊沒多遠,就有了收獲:雷劍在河邊的淺水區,發現了帶著暗褐色斑點的鐵礦砂。

兩個卷起褲管下水的勘探隊員沒用多長時間,就在原地鏟了一筐鐵砂上來。

“怎麽樣,是這玩意不?”跑過來的潘明忠急不可耐。

“嗯,沒錯,是這玩意。”雷劍一邊用手指撥拉著掌心的鐵砂,一邊肯定地說道:“磁鐵砂。和三氧化二鐵那種硫鐵礦不同,這是四氧化三鐵。”

“哎呦可算是找到了,那就收工吧?”潘明忠對幾氧化幾鐵完全沒有概念,他現在一分鐘都不想在這鬼地方多待。

雷劍聞言後哈哈一笑,然後用手臂在前方畫了一個圓:“最少還有兩裏路,測5個點,挖10筐回去才算數。”

“握草!”潘明忠這下頭大了。

……

河溪沿岸的鐵砂礦,成礦條件還是比較苛刻的。必須要上遊的水流正好從礦區穿過,然後再加上多年的風化和巖石碎裂,鐵礦砂被一點點沖刷搬運到下遊才可以。

當然了,這種形式的濱海礦砂,通常產量很少,因為他們平鋪在河床,淺灘,入海口這些部位,厚度不足。

但是濱海砂礦也有很多好處的。

首先是品位高。中國號稱地大物博,然而鐵礦品位是硬傷:平均只有35%左右,很多都沒有工業開采價值。少數像海南石碌鐵礦這種平均51%的,已經是國內第一了。

比起澳洲巴西那些動輒60%以上精鐵礦,實在拿不出手。

而鐵砂礦常年被水流沖刷,等於是經過了自然洮汰,所以品位要比普通鐵礦高一點。像雷劍在溪口這邊拿到的樣品,目測都在40%以上。

另外,鐵礦砂不需要鉆深山老林,不需要鋪路挖隧道,開掌子面,抽水抽瓦斯防止礦洞塌方,所以,這是眼下最適合穿越勢力的采礦方式:不會有頻繁的死亡,只需要鏟子和筐,任何人都可以勝任。

勘探隊最終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才完成了任務。隊伍一直深入到溪口上方2公裏的地帶,才采集到足夠的樣本。10幾筐從水下和河灘部位分別采集到的鐵砂礦,都被雷劍一一標識清楚,只等運回窯區基地分析化驗了。

與此同時,雷劍也用數碼相機將河口小平原的地形全部攝了下來。下一次大部隊到來的時候,就會根據這些照片準備好物資和人手,在最短時間內修建起城堡和碼頭。

……

元鬥號完成勘探鐵砂的任務後,毫不停留繼續拔錨北上。在逆風中走了整整兩天後,才來到花蓮附近。

考慮到花蓮這邊各種蘊含的石礦全部需要進山勘探,潘明忠想想還是算了——石頭在那裏是跑不掉的,人鉆進密林可就出不來了。

過花蓮而不入後,下一站是宜蘭。

到了宜蘭,就已經接近了台灣東北角。

宜蘭三角洲平原,算是台東一線最大的一塊沖積平原了——雖說面積只有300平方公裏。

元鬥號路過這裏的時候,特意將航線外移了一點,免得當地噶瑪蘭族的土著竄出來找麻煩。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穿越勢力的觸手,是不會伸到宜蘭這邊的。

秀姑巒溪口的鐵砂礦,事實上緯度比大員島還要低一點。也就是說,從大員南下,跑四分之一個台灣的海程,然後繞過墾丁角,從外島岸北上同樣多的路程,就可以抵達。

至於今後去台北,那肯定是從大員直接北上。所以,像宜蘭這種處於台灣東北角的化外之地,也就是今天路過這一趟,元鬥號除了拍下幾張遠景照片外,再沒有其他動作。

過宜蘭後,當天深夜,元鬥號悄無聲息地繞過了三貂角。後世這裏有明亮的燈塔,17世紀當然不會有這玩意。

繞過三貂角後,元鬥號的航向已經從正北,漸漸偏移成了西北。繼續航行20公裏後,就是台灣東北角標志性的鼻頭角海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