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節 群賢畢至(五)

杜德偉當日在許心素這裏密談過後,很快便離開了月港。

回到海門島後,杜德偉迅速和胡八兩人關起門來開始密議,這期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當然,和往常一樣,最終獲勝的依舊是杜德偉。

於是乎兩人在第二天就分道揚鑣。杜德偉北上不知去向,而胡八則徑直回中左所投了李魁奇。

不提李魁奇如何在廈門收拾殘局,只說杜德偉一行20條各色雜船,在當日和胡八分手後,沒有半分耽擱,而是一路北上去了福州。

眼下正是南風季節,所以杜家這20幾條船北上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盡管有些破爛漁船的拖累,但他們還是在第三天的傍晚,趕到了海壇群島最北端的洛山列島一帶。

在距離閩江口只有30多公裏的東洛島隨便找一處海灣下錨後,杜德偉第二天一早,先是換上一身漁家短打,然後從隊伍裏挑了一艘不起眼的破漁船後,便向福州城方向駛去。

一路貼著海岸線北行,到閩江口後轉向西行,曲曲折折,直到午後,漁船才在福州城北的井樓門碼頭找了個位置靠岸。

隨便掏把銅錢打發了尖嘴猴腮的稅吏,杜德偉站在碼頭看了看左右,然後將頭頂的鬥笠又壓低一點後,這才說一聲:“走吧。”於是,一行三人便默不作聲往井樓門走去。

井樓門外就是官辦的閩江船廠以及大大小小的私人船廠。此地檣櫓如林,沿江堆積著無數木料,船具,大大小小的私人碼頭密集排列著,人流如織,工匠如雲,各色人等盡皆匯聚於此。

杜德偉三人今天就在碼頭看到了一副西洋景。

上得岸來沒走幾步,前邊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隊伍:兩個穿著官服的衙役背手走在最後,七八個白役手拿棍棒和鐵鏈走在前;而隊伍中間夾著的,則是10來個捆著雙手,額頭上用黑漆標明的犯人。

這隊伍走了沒多久,便拐入了一條青石大碼頭。

這所碼頭一看就是富商所有:通體由一水的長條大青石砌成,青石間則用一些細細的灰泥撚縫,平整光滑,敦實氣派。

碼頭上此刻停著三條簇新的大福船。而船下正有一隊渾身破破爛爛,衣不遮體的叫花子,在被一些穿著短袍的水手往船上趕。而漸行漸遠的杜德偉最後一眼看到的,是那些衙役有說有笑地將犯人們交給了碼頭上的水手。

……

三個普通漁民很輕松就穿過了井樓門,當然,幾個銅板的過路費還是要給的。進入福州城後,三人先是在路邊小店吃了一碗豬血米粉,然後便按計劃一路往船行街走去。

船行街就在井樓門左近,是傳統的前街後河格局:店前是街道,店後就是五惠河,行船卸貨都很方便。由於街上的商戶大多是為了配套城外的船廠而設,所以這條街上有不少船廠東主的辦公室,包括一些繩帆釘木之類的原材料批發店,還有船行會館。

杜德偉少年時因為跑船,原本就來過此地多次。而就在兩年以前,他還來此地買過二手鳥船,所以今日故地重遊,倒是沒有感覺到陌生。

唯一讓他感到驚訝的,就是腳下的地面了。

記憶中的泥地,不知什麽時候已被換成了青石板地面,而且和外間那所碼頭一樣,板縫間同樣是用一種灰色的細泥撚縫,青石板被鋪得致密平整,宛如平鏡一般。

這條街令杜德偉驚奇的地方不但有地面,還有其他方面:街頭有茅廁,街面上有穿著短號褂的老頭在不停灑掃。整條街幹凈齊整,就連大街小巷必備的乞丐在這裏也不見蹤影。

三人就這樣沿著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面走到了頭,然後杜德偉就看到了此行目的地:一家名叫“海東商行”的鋪戶。

這裏的情況又和杜德偉記憶中的場景對不上號了:原本高矮錯落的一排鋪戶,現如今已經蹤跡全無。取而代之的,是一溜7間形制相同的大門臉。

這7間大鋪面全是一水的紅磚砌就,外墻用石灰刷得雪白,氣派不凡。除了頭一間的門匾上用金字寫著“海東商行”之外,其余幾間鋪面的門口,還分別立著漆牌,上書“海運”,“批發”“勞工”等等一些業務種類。

而大批的馬車和轎子此刻正停在商鋪門前,不少穿著綾羅,帶著下仆的商人和管家模樣的人,正在幾間商鋪裏穿梭來去。

杜德偉見到如此喧囂的場面,不由得眉頭微微一皺。他現在可是一身漁家打扮,貿然進去找人,指不定會鬧出什麽麻煩。於是他並沒有上前,而是帶著隨從繼續往街尾逛去——生意再好,也總有下班的時候。

……

不想三人沒走多遠,便又見了一處西洋景。

7間大商鋪原本的位置就在船行街的街尾,旁邊則是感業寺和一處石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