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節 水利

如果單從辨識度來說,那麽梁樂天和米碩這兩個穿越者,大概是移民最熟悉的人了。

因為從明國來的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農民,這些人在一開始往往會被踢到農業或者基建行業去幹活,所以他們經常能在田間地頭看到二位。

於是當電三輪從遠處駛過來時,正在忙碌的工地上頓時就傳起了消息:“藍頭騾子來啦!”

很快,得到消息的工頭就從簡易工棚裏跑了出來。

工頭姓張,四十來歲,是少見的懂數學的明國工匠,所以他來到大員後很快就當上了工頭……平時順便再補習初中幾何。

這個職位已經算是建築總公司的中層幹部了,所以他肯定認識梁樂天和米碩。見到兩位老大從藍頭鐵騾子上下來,張工頭急忙上前招呼:“梁大人,米大人,您二位來啦!裏邊請,裏邊請。”

梁樂天哼了一聲後,一邊對著前方眺望,一邊問道:“老總在嗎?”

蔥翠蒼綠的茫茫丘陵底部,幾塊鏡子一般的大小湖泊點綴在天地間。大批的建築工人正在湖泊之間的窪地上忙碌,突突作響的煤氣鏟車擔當了改造自然的主力,每一鏟下去就會有一輛人力車上被裝滿了土。

看著呈現在自己面前的繁忙景象,梁樂天不由得感慨連連:“水庫這玩意真是費事啊!”

……

台南平原水量豐富,永久性和季節性的大小水窪湖泊很多,尤其在靠近山脈的丘陵區,濕地,沼澤和湖泊遍地都是。

這裏就凸顯出了水利的重要性:想要將平原變成糧倉,就一定要做好水利工程。

後世的嘉義一帶有7幾座大小水庫。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在1920年設計建造的烏頭山水庫系列工程。

烏頭山水庫坐落在大員北方的嘉義地區,位於中央山脈余脈,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灌溉工程,歷時7年才徹底建成。

這個工程的核心建築是“嘉義大壩”。整個堤堰在建成後長1273米,高56米,蓄水量達到了一億五千萬噸。

八田與一在施工時,不但調動了大批工人,還使用了蒸汽鏟土機,壓力噴水機,砂石運輸車等等一系列在當時算得上先進的工程機械。

水庫建成後,當即就將下遊15萬公頃(220萬畝)的田地變成了旱澇保收……而這座水庫,同樣也是穿越眾念念不忘的台南終極工程。

事實上自從當初大辦公室成立那一刻起,深知民以食為天的掌權者就拿著谷歌地圖的台南復印件扔給了建築部門:“去勘探這些水庫的情況。”

結果很快就反饋了回來:除了幾個小型水庫外,其余類似烏頭山水庫這樣的大型工程,沒有5年的工業發展建不起來。

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中大型水庫需要挖掘巨量的土石方,還需要巨量的混凝土,鋼筋,工程機械,建築工人。以當時窯區工業園那點可憐的生產能力,根本不能滿足要求。

於是這事就暫時擱置了下來,畢竟當時大夥才來到這兒不久,窯區連水泥窯都沒建呢,別說大水庫,小水庫都力有未逮。

然而過了一年多後,當時間來到1628年的7月份,狂暴的山洪和大雨頓時就讓21世紀來的人們領略了一番17世紀的狂野。

然後就是痛定思痛,大辦公室在雨季過後,迅速,立刻,馬上有點神經質的命令建築總公司開始修建水庫。

還是那句話,水庫不是那麽好修的。

一不小心就接了一票大活的建築總公司,在愁眉苦臉地評估完現有工程技術能力後,只能戰戰兢兢地告訴台上諸位大佬:眼下只能先拓寬各處渠道溪河,然後再擇機修一兩個小水庫練手。

於是“1628台南綜合水利工程”就這麽匆匆上馬了。

勞累梁樂天他們今天跑了幾十公裏來視察的,就是這個水利工程的核心項目:鏡面水庫。

鏡面水庫在後世是一座小型水庫,水源主要來自曾文溪與菜寮溪溪水。在7座水庫中,鏡面是最小的一座。

17世紀的鏡面水庫原址,是由丘陵區的一系列濕地,樹林,和大小湖泊組成的。建築公司經過勘探後,發現這裏的施工條件勉強能達到要求,於是決定將這些湖泊清掏深挖,然後連接到一起,最後再築一道壩體完事。

梁樂天現在看到的,就是在幾個小湖中間正在進行深挖施工的建築隊伍。

將近2000人的大部隊組成了十余個小組,每個小組都圍繞著一輛工程機械在工作。

這些小組有跟在伐木機身後砍伐樹林的,也有跟在挖掘機身後放空湖水築臨時堤壩的,最多的則是推著小車,在鏟車周圍等著運走土方的。

大批的人和機械散布在山水之間,像一群群黑色的螞蟻——使用就地砍伐的新鮮木材做原料的煤氣工程車,冒出了濃濃的黑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