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節 會議(二)

“長江以北是明國的棉花產區,尤其是松江府及其附近地區。事實上整個長江三角洲,在明末的棉花種植面積已占十之八九,衣被天下不是說說的,歐洲人都能買到,運去西亞和南美。”

正在台上侃侃而談的,是某個有志於跑去松江府開棉紗廠的專業人士。此君不用說“生前”肯定在紡織業幹過,所以他針對市場分析得很專業。

“無論是原材料,還是熟練工人,在松江都能就地解決,這種條件其他地方是沒有的。等咱們的機器一進去,很輕松就可以控制住上遊的棉紗產業,然後往下遊滲透。”

“我這裏有不下二十款19世紀水平的紡織機圖紙,蒸汽,電力,甚至是畜力都可以帶動,只需要很少的進口零件,加上自產鍋爐就可以工作。”

看到台下大部分人都在傾聽,這位仁兄不禁為自己準備了很久的事業小小得意了一把。

到最後他下台前,還說了幾句略帶鼓動性質的話語:“眼下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職工們,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還穿著麻布和福建土布,這都是由於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的。”

“一旦咱們在上海灘建廠,那麽台灣這邊只需要等著穿成衣就行了。包括海軍的船帆在內,我有信心在八個月內就讓全體國民穿上工裝夾克和牛仔褲,順便再出口一些高档棉紡品給外國佬。”

“我的話完了。”

看到這位仁兄躊躇滿志地走下台,早上還在大肆起哄吐槽那些不靠譜人士的霍雄和米碩兩個,這次倒是沒有搗亂,而是換上一副沉思的表情,坐在人堆裏不吭聲了。

下午上台的這些人,就不像早上那幫人可以隨意轟下去了。因為到這時候,大部分上台人士都屬於比較重要的第二產業,這些人手裏有數據有計劃,主張得也多是有關於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不是台下人裝傻耍賴就能糊弄過去的。

包括棉紡計劃在內,還有諸如造紙,瓷器,家俱,日化等等一批輕工業計劃,也在下午剩余的時間裏陸續被人提了出來。

這些計劃裏有去明國安營紮寨的,也有立足於本土,大肆爆出產品搞傾銷的,總之,都是能賺錢賺人賺市場的成熟計劃。

……

頭天的會議結束後,第二天上台的就是真正重量級的行業了:軍隊,重工業以及第一產業。

軍隊是個籠統概念,這裏面包括了陸海軍,特戰隊,情報總局,以及警察和即將成立的“皇協軍”司令部這些山頭。

每個山頭都派出了各自的發言人,在台上力陳本部門的重要性。各種武器裝備,大炮巨艦就像不要錢一樣從這幫人嘴裏噴了出來,仿佛明天一早崇禎兄就會帶著百萬鐵騎沖進台江一樣。

軍隊代表過後,重工業這邊念報告的反倒是只有一個人:鄒國慶。

由於重工業各廠之間的關聯性太強,必須要統籌規劃,所以沒有山頭一說。工業黨們在內部論壇上也早就開好了會,列出了明年的發展計劃,現在就由鄒閣老念一念就可以了。

看到穩坐釣魚台的工業黨,像台下的霍雄和米碩這種第一產業大戶,也是止不住頭頂冒涼氣:工業這東西關聯性太強了,設備或者不進口,要進口就必須將配套的耗材和配件生產設備一同搞定,這確實讓人頭痛。

而且在這方面他們還不好反對。譬如鄒國慶要求的500噸級四柱油壓機項目和某些專用機床——雖說這些設備可以用來造大炮,但人家報告裏可是說用來提高拖拉機質量的。

就這樣在糾結中,以梁樂天為首的第一產業集團陸續上台了。

盡管一直以來窯區工業基地都熱火朝天,帝國的各項事業也都蒸蒸日上,但是數據是不會騙人的:自登陸大員以來,占有進口物資最多的,還是不顯山不露水的第一產業。

人們往往會忽視農林牧副漁這幾樣土了吧唧的行當,但是作為智商正常的穿越勢力高層,從一開始就沒有放松過對這方面的投入。

農業永遠是一國最重要的根本,無農不穩不是說著玩的,高科技設備再多,大炮再猛,一旦餓了肚子,某勢力治下的幾十萬草民瞬間就能露出獠牙,造了老爺們的反。

所以一直以來,進口物資對於第一產業的支持其實是最多的,總量超過了30%。這裏面不但包括良種,實驗室,種牛,這還體現在了工業方面:早期的拖拉機就是硬生生揠苗助長出來的,當時包括煤氣發動機在內的很多零部件,都是大辦公室蠻橫地靠進口物資撐起來的。

這種做法的影響是深遠的,導致現在工業黨想要進口點設備,都要想方設法和農業聯系起來。

……

一臉微笑的農業大臣梁樂天穩步走上了台,毫不在意台下那些樂色憂心忡忡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