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節 跌倒

看完大鐵牛,歇完馬,老海便又帶著老爺們繼續往農場深處駛去。

再往前幾公裏後,煤渣路漸漸地就變成了土路,路面也顛簸起來。不過這點顛簸比起明國的官道來還真不算什麽,在穿越眾治下,即便是鄉下土路那也是軋路機碾過的,平整度都是按照後世施工標準來的。

這一路上馬車走走停停,給了某些人充分的調研時間。而在穿越眾的農場裏,蔔老爺陸續發現了更多和明國不同的地方。

首先最重要的還是灌溉系統。看著那一條條被抹了水泥的深渠,一道道做工精細的閘門,還有那種冒著黑煙,能不停將水從低處提到高處的機器,蔔老爺的眼睛仿似要噴出火來。

要知道福建最好的水田,也不過是沿著溪河兩岸有一些灌渠而已,再遠的話,即便是大戶人家也無力修築四通八達的毛渠。於是一旦遭遇旱年,農人就必須全家掙命——一擔一擔往地裏挑水,杯水車薪,九牛一毛。

所以今天蔔老爺站在田邊眺望時,總是感慨連連。他聽老海說,眼前這一望無際的熟田和蛛網一般的水渠,全是將軍府在近年內修建的,依仗的就是那些和大鐵牛類似的機關鐵器——有犁地的,自然就有挖渠的。

到了這一刻,如果再用所謂的“奇淫技巧”來鄙視那些百工之物的話,蔔老爺自己都不能說服自己。

這之前無論是那些碼頭機械和巨大的艦船,包括夜晚明亮的路燈,蔔老爺還都能夠用“奇淫技巧”來鴕鳥一波,求一個心理安慰。然而當千萬畝作為士大夫根本的水田擺在面前後,蔔老爺就再也找不出借口了。

去歲閩南大旱,當熊文燦下公文要求各地官府將饑民往台灣輸送時,蔔老爺當時還在自家花廳裏大罵過熊文燦——化外之地就能養活如此多的流民了?怕不是去搶野人的糧食?

然而今天他什麽都明白了:熊文燦委實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看看這無邊的農田就知道。

所以蔔老爺現在的心情是很復雜的。

他既欣慰饑民的安置,良田的開墾,又打心底裏產生了不安:這種一家一戶就能耕作千畝田地,其余人等都去工坊做工的社會生產模式,遠遠超過了他的認知。

出自傳統農耕社會的地主思維令他無所適從,蔔老爺對這種不需要租佃的農場模式已經產生了恐懼情緒,更何況這些良田還被掌握在一群隨時能復叛,對朝廷毫無尊敬的短毛海寇手中:蔔老爺隱隱能感覺到這種模式對士大夫並非好事,但他推演不出來這其中的核心原理,別扭的感覺讓他心下十分煩躁。

……

按捺住煩悶的心情,蔔老爺打起精神繼續在農場參觀。

接下來他們陸續見識了兩種大明沒有的農作物:玉米和馬鈴薯。老海告訴客人:玉米其實就是番高粱,馬鈴薯就是番白薯,這些據說都是將軍從洋人手中買來種子,在這邊推廣的。

一說番高粱和番白薯,蔔老爺就對這兩種作物有了概念。他甚至還舉一反三,推斷出了這兩種作物是粗糧。然而當老海告訴客人,馬鈴薯的產量每畝能打兩三千斤時,老爺終歸還是被驚了一下。

不過他現在已經輕易不發表意見了:這兩天被多次打臉的經驗告訴蔔老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沒有什麽事是不可能的。

參觀的最後一站是農場的機房和谷倉。

冒著黑煙的機器現在已經不能讓明人驚訝了。蔔老爺站在大鐵口旁邊,看著農工將一筐筐稻谷倒入鐵口,然後機器的另一頭就自動流出了碾好的稻米和米糠。

抓一把稻米到眼前,蔔老爺發現這些精米個個顆粒飽滿,很少有幹癟的種子出現。

“種得好地啊……”蕭瑟地走出機房,蔔老爺已經不想再探究這些機器恐怖的碾米效率了。他擺擺手,意興索然地說道:“回去吧。”

參觀團頭一天的包車工作就這樣結束了。

……

回到繁華地帶,當天晚些時候蔔老爺坐在餐廳裏,對侍者緩緩說道:“今日想吃些玉米和馬鈴薯做的菜,有什麽統統都上來。”

於是蔔老爺當晚吃了墨西哥玉米卷,松仁玉米,炸土豆條,炒土豆絲。大概是沒吃夠的緣故,第二天在去窯區工廠參觀之前,老爺又專門帶團去樓下小攤上買了一堆烤土豆……一人兩個,不吃不成!

感受著肚中那份沉甸甸的飽腹感,蔔老爺一臉陰沉地坐在馬車上,一言不發。

昨天晚上回去賓館後,他已經把有些事情想明白了:假設一戶人家就能耕一千畝地,那麽這個勢力就隨時能抽調出大部分青壯去征戰。

更厲害的是,在糧食源源不斷送上前線的同時,後方還不會崩潰。假如大明朝也這樣做的話……不需要大部分,只需要兩丁抽一,國家就完蛋了,因為第二年就會出現大面積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