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節 鎮蠻號

“鎮蠻號”鐵肋木殼機帆炮艦,嚴格來說,是一次大躍進的產物。

早在年初的時候,海軍為了建造未來的主力戰艦,便開始了一系列驗證工作。

一艘最新的有光級炮艦“監視號”首先被改造,船上安裝了18磅海軍長炮,用來測試重炮對西式戰艦的毀傷效果。

為此,海軍還專門花錢從荷蘭人手中買下了一艘二手武裝商船,並加裝20厘米厚的柞木船殼,用來模擬風帆時代的西洋主力戰艦。

首次測試的結果並不能令人滿意。

事實證明,即便是利用後世先進冶金工藝生產的18磅海軍長炮,在面對“夾心熱狗”,也就是用雙層厚橡木船殼夾著一層密集船肋的西式主力戰列艦時,還是有點力不從心。

畢竟鐵球的侵切力也就那樣,炮彈出膛後動能損失得很快。

最終的測試結果是,在海軍理想的2000米炮擊距離內,炮擊有效穿透率並不高,只有60%;直到測試雙方的距離拉近到1000米,甚至是800米距離後,18磅炮才能有效穿透對方船殼。

這個結果海軍是不能接受的。

因為帝國海軍目前走得是精兵路線,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沖突中,一艘主力戰艦很可能要遭遇優勢數量的西洋戰艦圍攻。在這種局面下,火力的重要性就被大大提升了:戰艦必須要迅速令敵人失去作戰效能才可以。

雖說歷史上在東亞這邊,殖民者並沒有布置類似“海上君王號”,“勝利號”那樣的一級戰列艦,但是現在既然有了一個巨大的變數穿越眾,那誰也不敢保證未來的歷史走向。

所以海軍必須料敵從寬,從一開始就將敵人有可能達到的最高戰鬥力都計算進去。

這樣一來,18磅炮的方案最終就被PASS掉了,24磅炮隨即閃亮登場。

付出了巨大的總重代價後,新戰艦的武器系統終於令海軍感到滿意了:2000米距離內,24磅海軍長炮可以穿透這個位面任何一艘風帆艦。

最重要的武器系統確定後,“海軍1629年驗證型主力艦計劃”,正式開始實施。

由於年初的風向不大妙,軍隊被告知要忍耐,所以當時海軍在無奈下放棄了“小步快跑”的多艘驗證艦藍圖,把有限的資源都投入到了這艘驗證艦身上。

這就導致了原本設計為800噸的驗證艦被拉皮,一夜間開始大躍進,被硬性增加到了1200噸。

這個數字對於一直以來都操作著500噸以下戰鬥艦艇的海軍來說,還是有一些挑戰性的。

問題的難點倒不在於駕駛,而是在於設計。

關於駕駛行船方面,現在的海軍已經非常熟悉風帆船和機帆船的操作了,在這方面海軍有充足的經驗和人手,放大的機帆船並不是難題。

真正的難題在於設計。

如果按照原本800噸計劃來搞的話,那麽船廠的幾位穿越眾還是有信心將有光級拉皮,照葫蘆畫瓢,自行搞定新艦。

但是一夜間將新艦放大到1200噸,火炮改成24磅後,船廠那幾位就縮了卵。要知道任何機械一旦放大到某種程度,那麽必定會冒出各種問題,這就不是幾個非專業設計員能搞定的了。

最後還是按照老辦法,海軍將新艦的各項參數要求交給了曹皇帝,然後由皇帝回後世找設計公司,先設計,再用大型電腦模擬海況找問題,最後出圖。

所以海軍最終得到的,就是一個硬盤。

按照硬盤裏那成T的圖紙開工後,海軍整整等了八個多月,這艘計劃中要被命名為“鎮蠻號”的驗證艦才得以開始了海試。

而這個時間點,已經是曹將軍從廣東返回,準備勤王事宜的節骨眼上了,所以鎮蠻號的海試計劃安排得很緊湊,最終險險趕上了這次來上海港的任務。

作為今後一段時期內維持帝國霸權的核心武力,鎮蠻號在首次正式出航之前,得到了一個簡短的命名儀式。帝國皇帝曹川當時蒞臨了鎮蠻號,並在船頭發表了一番熱情洋溢的講話。

而鎮蠻號也沒有令穿越眾失望。無論它威武的外觀,還是強大的戰鬥力,這艘戰艦都符合了大眾的“社會期待值”,成為了新一代的鎮國利器。

……

由於十七世紀無需考慮低能見度,隱身反雷達這些問題,所以這個時代無論是陸地軍官還是海上戰艦,外觀都是極其張揚,以備在混亂的戰場上被自己人看到。

鎮蠻號也不能免俗:藍金兩色的船體塗裝,再配上潔白的三桅風帆,不但令整艘船的顏值爆表,而且辨識度極高,只要看過一眼,就沒人能忘記這樣一艘修長漂亮的戰艦。

說到修長,來自後世的設計,自然不會將穿越眾的戰艦設計成十七世紀那種低長寬比的粗短外型。

事實上包括小型護衛艦在內,穿越眾的戰艦一慣都是走大長寬比的路子——優秀的設計和先進的船體結構,保證了船體的橫搖被控制在許可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