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節 落腳和撕逼(第2/2頁)

想到這裏,巡撫大人和氣地扭頭問道:“破空,你手下有多少兵馬,要多少糧餉?”

曹總兵想想後回道:“末將這趟來帶了四百正兵,我欲在本地招募六百輔兵,還要買夠兩千匹馬。”

說到這裏,曹總兵伸出了三根手指:“也罷,我就吃些虧,攏共按兩營兵算,支銀三千兩,一次結清,其余我自掏官囊便是。”

張冬東提出的這個標準很簡單:所有人和馬加起來只算一千兵額,那麽人均月薪三兩銀子的話,就是三千兩。

……

關於明代的兵員糧餉,具體到每個皇帝都有不同變化,這裏不再贅述。

總之,明朝中後期由於軍戶大量逃亡,素質急劇下降,所以朝廷開始將野戰軍改為募兵制。

募兵制下的士兵,招募時要發安家銀子,駐紮時要發“月糧”,也就是基本工資,而到了行軍作戰時,還要加發“行糧”,也就是戰鬥津貼。

今天曹川和天津官員討要的,則是兩營兵一個月的月餉:每兵三兩。

三兩銀子在理論上說,就是標準的崇禎朝士兵野戰月薪。

崇禎朝的月餉是跟著天啟朝走的。這個時間段,駐紮在前線的關寧鐵騎,不算軍馬耗費,士兵每月工資折合下來是二兩銀子。

至於那些千裏迢迢從雲貴,從陜甘趕來的勤王軍,每月軍餉標準是三兩銀子。

當然了,以上這些數字,那只是朝廷公開的標準。至於說士兵到底能拿到多少,這個很難說,要因地而異。

像關寧軍基本就能拿到足額,至於其他後方地區……明末財政危機,實際上的軍餉是極低的。明代欠餉從萬歷二十七年就開始,根本沒法統計。

這也是明軍為何沒能剿滅李自成和後金的原因之一:敗亡首先從財政開始。

而曹總兵這一次要的工資數額,就是比照著勤王軍的正常標準來張口的,理論上沒問題,貌似還吃虧了:真要有兩千匹馬的話,耗費可比兵大多了。

“還真是大言不慚!”孔僉事聽完後氣笑了:“兩千匹馬,真真是胡吹大氣!”

孔鵬這時已經把這位曹總兵鑒定完畢了:就是一個滿嘴跑火車的騙子,只帶了幾百兵就跑來打秋風的垃圾軍將。

而曹總兵這時也不再搭理孔老爺,只是盯住巡撫大人不放。

“emmmm……”瞿大人這時捋著胡子,開始斟酌了。

和孔僉事不同,老瞿剛才是看過熊文燦的親筆書信的,所以他倒是不認為姓曹的是來打秋風的。

然而他也不認為姓曹的剛才那些都是真話——開玩笑,六百輔兵也就罷了,兩千匹馬多少銀子,張口就出來了?這些南兵會騎馬嗎?

於是撫台大人最終還是和了一把稀泥:“按兩千兩銀子折成糧米,一次撥給,破空意下如何?”

聽到這一結論後,曹總兵當即同意——原本就是為了“立威”而吵架,至於那點銀子,天津官員可能很在乎,穿越眾壓根就沒放在眼裏。

……

一場並不愉快的見面會開完後,在場眾人紛紛忙不叠地閃人。孔僉事尤其不爽,狠狠瞪了曹總兵一眼後,拂袖而去。

而張冬東則留下來和兩位大佬又寒暄了幾句,約好等過兩日安頓下來,再請大佬去船上看一看後,這便告辭了。

接下來事情很簡單:北上艦隊再一次啟航,繞過衛城後,沿著海河向西,不多遠就拐入了子牙河,然後幾艘戰鬥艦艇就在老校場外的木碼頭旁沿河停了下來。

另外十艘運輸船則去了河汊另一邊的倉庫卸貨。

與此同時,衛所經歷司派來交接的百戶,正站在老校場門前,目瞪口呆地看著一群“叫花子”從怪船上走了下來。

這些人穿著灰黑色,花花綠綠的怪服,乍一看就像叫花子。然而等他們走近之後,百戶才發現怪人們是真真的精兵:一個個膀大腰圓,手持黑亮的怪銃,神情精悍,絕不是普通兵丁。

等到這群“花衫兵”進入老校場巡查一圈後,船上才開始陸續下來穿著綠色大襖,手持長銃的短毛南兵,再之後是穿著藍色大襖的水軍。

總之,百戶認知中,穿著大明胖襖的兵丁一個都沒有,從船上下來的,全是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