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2/2頁)

錢鐵山繼續解釋道:“以韃子那副窮樣,能給包衣配一套皮甲就不錯了,根本不可能有鐵甲,何況還是裏外三層。這幫留守旗兵身上的好裝備,都是從本地武庫裏撿的洋撈,不信你可以去看記號,保證都是大明出產。”

“那這些又怎麽說?”張中琪伸手在周圍劃了一圈。

“文官的攤派。”錢鐵山兩手一攤,面露尬笑:“誰也不能阻擋兵部和工部的文官系統撈銀子的權利,所以這間庫裏的,都是用來沖賬的垃圾次品。”

“每個軍需基地,基本都會有這種廢品倉庫,這已經是公開的潛規則。軍將想要好兵甲,就要加銀子另買,窮鬼,客軍,頭鐵需要教育的那些憨直貨色,就會被打發來領垃圾武備上陣,然後丟掉性命。”

聽完錢鐵山的講述後,在場眾人所有的無奈和憤怒,最終都化為了一聲長長嘆息。

驗看完軍械庫,穿越眾還去看了糧庫,雜物庫和東門外的草料廠。

除了糧庫和草料廠裏還存有足夠兩個牛錄消耗的糧食和草料之外,其余的庫房不出所料,裏面沒剩下什麽,都被八旗大軍搶走了。

大概統計了一下剩余的糧草數量後,穿越眾發現,這些物資剛剛好夠守軍維持三個月的。

張中琪這下又有話說了:“看來皇太極同志嘴上說要占住城池不走,其實心裏還是有點逼數的。”

其他人紛紛點頭認可。

這一次的己巳之變,是滿清第一次入關。在整個過程中,不光大明君臣應對混亂,其實皇太極和八旗兵同樣是兢兢戰戰,摸著石頭過河。

所以盡管取得了事前無法想象的巨大戰果,但是國小民貧的滿清統治者還是將自己放在了一個弱勢地位,行事風格始終是走一步試一步,不管宣傳上怎麽講,實際上擺出來的,都是可以隨時縮頭的架勢。

這三個月的糧草,對於穿越眾來說也算是幫了不小的忙。除了第一批跟著運過來的那些糧草外,今後再從天津出發的運輸隊,就可以減少規模,取消大車隊,只用馬匹運一些其他物資就可以了。

手下在忙碌,軍方人士在點驗物資,那麽情報部門在做什麽呢?策反。

一直以來默默無聞,對戰役計劃幾乎是從不發言的兩位情報部門負責人,這次打下三屯營後,終於開始忙碌了。

姚建設和薛海元兩人,此刻正在總兵府的偏殿內,組織人手對俘虜進行突擊審訊。

昨天一夜下來,連輕重傷員在內,所有還能喘氣的俘虜總共有七十多人。這些人裏面重傷的就直接砍了,現在留下的大多都是輕傷員和一些投降了的包衣。

第一批被審訊的自然是這些投降包衣。至於那些堅貞不屈的以及正牌韃子,都先關了起來,等騰出手來再說。

既然能投降,那麽這些包衣就屬於把自家性命看得比較重的那種人。這種人通常不需要什麽大刑伺候,這個時代也沒有各種主義和思想來武裝他們,所以很快,這二十來個人就把所知道的情報都統統倒了出來。

……

包衣這種職業,雖說也留著金錢鼠尾,但是這些人和正牌韃子還是有天壤之別的;畢竟一個是奴隸,一個是奴隸主。

包衣們看上去助紂為虐,為滿清奴隸主耕戰,但是問題的根源卻不在這些人身上。

所有的包衣,在這之前都是在遼東生活的漢人。這些普通農民和軍戶在努爾哈赤起兵後,遭到了大肆屠殺和抓捕。到了崇禎年間,可以說遼東已經沒有漢人了——幸存下來的都被變成了包衣。

再到了明亡之後,整個清國都變成了半奴隸制國家,包衣們那時候已經延續了幾代人,後代早已被同化,變成了真正的滿族人。

所以說,根子還是在於明朝廷。

正是因為明國國力衰弱,朝廷昏聵,所以一步步退縮,將遼東偌大的土地和子民全部讓給了滿清,致使他們在無奈在下變成了包衣——但凡有點選擇,誰願意被抓去當毫無尊嚴的奴隸?

關於這個問題,穿越眾也是很無奈。

這些包衣在十幾年,甚至幾年前,其實都是大明子民,老老實實耕地給將主上交糧食的軍戶。

現如今這些人被抓來降去,天天換主子,這會又落到了穿越眾手裏……算了,利用完了還是把這幫人都送去東南亞吧,那裏沒人把他們當奴隸,反倒是幹得好命大的話,還能奴役些土人開拓種植園,當一回真正的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