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節 大貝勒

遷安縣城下,穿越眾正在做最後的休整,準備去東南方向迎擊敵軍。

這一次由阿敏統一指揮的後金留守部隊,總數是五千人,其中鑲藍旗人馬占據了一半。

身為鑲藍旗旗主,阿敏為了指揮方便,於是將大部分本旗騎兵調集到了遷安永平灤州這三座走廊東邊的城池裏。至於走廊中段的三屯營和西邊的遵化,就是各旗留守的旗兵混雜而成。

盤踞在永平大本營的阿敏,歷史上在收到各條戰線被明軍攻打的戰報後,早已沒有戰鬥欲望的二貝勒,第一時間便通知所有人撤退。

即便他當時往灤州方向派出了援軍,但是援軍只在城下草草應付一番後就撤了,根本沒有死戰的意願。

與此同時,包括遵化,三屯營,遷安等城的韃兵,都在接到阿敏命令後陸續撤了軍。

穿越眾今天在第一時間拿下遷安後,就等於將走廊東邊的三角凳打折了一條腿,從戰略方面來講,其實局面已經逐漸開始明朗化了。

首先,由於南邊的灤州援軍被TNT炸垮,所以錢鐵山已經不打算去灤州了。

灤州城只剩下四百韃子,在現在這種爭分奪秒的局面下,根本不值得大部隊去一趟——主將納穆泰被炸死,灤州殘部勢必會緊急派人報告阿敏,然後阿敏會命令他們撤軍,這些人終歸是要回到永平的,到時候在永平城下一並收拾。

穿越眾眼中真正的大魚,是阿敏。

身為後金四大貝勒之一,阿敏的人頭,在宣傳和提振大明軍心士氣方面,遠遠超過了一千個普通人頭的價值。

再加上阿敏身邊那一千多名精銳鑲藍旗韃兵……這一次穿越眾發起攻擊的最重要目的,勢必是永平城,而不是其他。

所以當錢鐵山接到兩支打援部隊反饋回來的消息後,第一時間便命令灤州方向的50名隊員趕回來加入大部隊。

然後他又通知另一路人馬:放永平方向的援兵過來,這邊已經騰出手,可以迎頭痛擊了。

……

然而世事難料。

當天正午,就在穿越眾率軍出發,準備跟鑲藍旗大將巴都禮率領的400名援兵碰一碰時,這貨卻帶著手下掉頭回永平了?

原因很簡單,巴都禮遇到潰兵了。

從遷安跑路的那些包衣,在半路被巴都禮截住,然後巴都禮就知道了遷安發生的一切。

巴都禮這貨,歷史上率領著400援軍,去灤州打了一圈醬油就走人了。在這個位面,由於遷安首先升起了狼煙,所以他同樣被阿敏派出來看究竟。

結果遇到了那些奪路狂奔的包衣後,得知遷安已經易手,那麽巴都禮也就失去了繼續行軍的動力。至於說和穿越眾剛一波……決定權在阿敏手中,巴都禮沒資格帶著這點人去打正面,尤其是在對手貌似很強大的情況下。

於是巴都禮就順勢調頭了。

看到剛剛過去的韃軍又返回了永平,負責監視的打援小組傻眼了,趕緊將情況通報給了錢鐵山。

錢鐵山這邊知道後,也只能無奈搖頭。光天化日之下他沒辦法阻止所有零散潰兵,這種事只能說是運氣差。

為今之計,只能是在永平城下解決一切問題了。錢鐵山於是下達命令:全軍加速前進。

就這樣,從遷安出發的大部隊,一路加速沿著東南方向的官道直奔永平,半路上還歸隊了50名打援小組士兵。

在後世,已經沒了永平府這個編制,地圖上的河北盧龍縣,就是永平府府治。前文說過,呈三角形分布的三座城,互相之間的距離都差不多,遷安到盧龍縣的距離,同樣是40余裏。

40華裏並不遠,尤其對於全速奔跑的馬兒來說,一個時辰都用不到。

於是當府城城頭上,後金貝勒阿敏正在盤問巴都禮帶回來的潰兵時,遠方已經揚起了沖天塵土——有大股騎兵接近。

下一刻,當趴在城頭的包衣看清楚來人後,當即跪在阿敏面前,滿臉驚恐地喊道:“啊!大貝勒,就是這夥綠襖軍,海上來的,那怪模樣的鳥銃能連發,大牛錄就是被鳥銃打爛的!”

被努爾哈赤當年任命的四大貝勒,是高於其他普通貝勒的,所以下屬們通常將這四位都稱為大貝勒。

愛新覺羅·阿敏,今年44歲,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次子。

阿敏此人,幾乎參與了努爾哈赤年間所有的戰役,戰功顯赫,最終被努爾哈赤任命為四大貝勒之一。

身穿一襲軟甲,面貌普通,唯獨有一雙利眼的阿敏,這時雙手拄在城頭,對包衣的嘶吼充耳不聞,正默默觀察著腳下這股膽大包天的明軍。

身穿綠襖的明軍人數並不多,五百之數,只有城中守軍的三分之一。

先看了城下的旗號一眼,然後見到這些綠襖兵紛紛下馬,換乘另一匹備用馬後,城頭上的阿敏點了點頭:“這夥海上來的明軍,是和慣常那些明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