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節 溫尚書

薛海元出發去京城那天,是4月2號。

消滅完阿敏部的第二天,薛海元就帶著一支10人馬隊,打扮成明軍模樣從永平城出發,和大部隊分道揚鑣,一路去了京城。

從永平到京城是400多華裏的路程,10人小隊一路上快馬加鞭風餐露宿,終於在4月4日清晨,趕上了京城開門的時間。

手持傳遞緊急軍情的腰牌,馬隊毫無阻礙地就從京城東邊的朝陽門直接進了內城。

就在薛海元進城的同一時刻,遠在300多華裏外的三屯營,城門已經緩緩打開,孫承宗和馬世龍兩位大佬也在聯袂進城。

這就是穿越眾非要在三屯營拖延一個晚上再見面的原因:給遠在京城的薛海元爭取更多的活動時間。

進了北京城之後,由於打頭的軍士就是本地人,所以隊伍在城中沒有問路,直接來到了東城黃華坊一處宅院門前。

宅院門楣簇新,漆光閃亮,看氣派就不是窮人家,頭頂的匾額寫著兩個大字“羅府”。

下馬遞上一張名帖後,門政很快入內通報。沒多久,羅府主人,工部營繕司郎中羅禮士便親自迎出了門。

羅禮士是嘉定人,此人在嘉定主持家業的族弟叫做羅十之。羅家在嘉定有一座“羅園”,當初熊老爺初到嘉定時,羅十之還用羅園還招待過老熊一段時日。

羅家是上海站熊道熊老爺手下的經銷商,在京城範圍內,承銷著熊老爺手中包括水泥玻璃木料在內的各種建材。

在前天收到一封密信後,身為穿越眾建立的商務體系下的重要節點,員外郎羅老爺便在衙門請了病假,這兩天哪裏都沒去,安心在家“養病”。

然後今天一早,終於被他等到了預定中的名帖,於是羅老爺便匆匆迎出了府門。

看到一位帶著小廝管家身穿家居細布軟袍的中年人迎出門後,薛海元急忙上前行了個明人軍士常用的拱手禮。羅老爺見到這位排眾而出的小校,瞬間也懂了,雙方簡單寒暄兩句互報姓氏,10個軍士就被引進了羅宅。

由於朱元璋當年給官員定下的基本工資太低,於是就有窮京官這個梗一直維持到了明末。

京城裏官員多如狗,然而除了那些在好位置上能撈到大筆好處的,大部分人過得還是普通日子。除了基本工資外,就只能靠外地官員的“冰敬”“碳敬”等等這類變相補貼來維持一下官員起碼的體面和應酬開銷。

事實上清朝也一樣,窮京官是真事,不是說說的。曾國藩當年在京城時,都做到副省級了,結果還欠著1000多兩外債,連回一趟老家都回不起,可見一斑。

今天薛海元進的這家羅宅,雖說面積不算太大,但是裏面裝修精美,器具華麗,明顯不是普通的窮鬼京官那副德行。

不過話說回來了,凡是和穿越眾打交道的明人,就沒有不發家致富的。羅家既然是京城的代理商之一,肯定屬於日進鬥金的那一類人。

一行人被安排到偏院後,羅老爺先是一疊聲地吩咐下人拿來各種吃食和洗漱用具供客人休整,然後便和薛海元單獨密談了一會。

這之後,薛海元簡單吃了點東西,匆匆洗個澡,然後倒頭就睡——他現在迫切需要恢復體力和精神。

羅老爺這邊在安頓好客人之後,換上了正規拜客的黑色直綴,帶著一票跟班,坐著轎子,出門去了鹹宜坊。

鹹宜坊在皇城西邊,宣武門以北。此地和西城的其他坊市一樣,屬於最靠近皇城的區域,所以是達官貴人紮堆的地盤。

羅老爺進坊後,轎子七拐八折,最後停在了一處青石巷內的府門前。這間府邸門架開闊,屬於明代頂級制式,門匾上書“溫府”二字,主人則是當朝禮部尚書溫體仁。

下轎命親隨遞上帖子後,溫府門政急忙將羅老爺請到了客堂看茶。

別看羅老爺只是個五品工部員外郎,但是官場可不是只看級別的地方。羅禮士老爺不但有錢,而且交遊廣闊,手中還掌管著天下公廨的營造之權,哪怕再是大佬,也要給之一點薄面的。

更何況這位老爺不久前還親來溫府,指派著匠人為後宅幾院房換上了大幅面的琉璃窗,還和自家老爺談笑風生,屬於不能慢待的客人之一。

於是羅老爺就在溫府安心喝起了茶水,排在了今天求見溫大人的第一位置。至於說溫體仁本人?不好意思,老溫這會還在禮部上班呢。

就這樣一直枯坐喝茶。羅老爺由於心中發急,也就沒有和陸續上門排隊的客人交談——禮部雖說沒有吏部和戶部那麽炙手可熱,但是畢竟是名義上的第一大部,所以每天還是有訪客來拜會溫大人的。

直到上午11點,羅老爺才等到下班的溫體仁溫尚書坐轎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