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節 爆吧

紅袍文官話音未落,隊列中又齊齊站出來四五號穿著各色袍服的同僚,異口同聲說道:“臣附議,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看到這一幕標準的朝堂攻防模式後,後知後覺的崇禎,包括滿朝文武這才算是回過味了。

於是吃瓜群眾紛紛暗中揣摩起來:今兒這一出,看來又是這夥文官……東林黨預謀挑起的攻訐,對上的是新科忠勇伯,順帶戳了皇上面皮……至於因果嘛,大約是皇上這幾日太過得意?抑或是東林在此事上寸功未立,被人搶了風頭,因妒生恨?

就在大廣場上風起雲動時,全場唯一有位子坐的崇禎同志已經發現情況有些不妙,這時遭人暗算了。已經坐了三年龍椅的崇禎再不是當年的愣頭青了,於是他冷哼一聲後及時止損,起身,狠狠一甩長袖,走人了……

這時候,當值太監的“退朝”聲才姍姍響起。

聽到一聲退朝後的群臣頓時滿堂大散,吃瓜群眾們一邊走一邊說,人人臉上帶著興奮之色。

同一時間,一個小太監跑了過去,從依舊跪在那裏的給事中魏續手上取下了那份奏章。

站在那裏有點不知所措的忠勇伯大人這才反應過來:下班了。

這個結局讓燃燒了戰鬥欲望的忠勇伯很不習慣,仿佛一腳踩空似得。不過已經這樣了,張冬東就只好在各種復雜的眼神中,一個人出了皇城,所過之處人人避讓,仿佛他是凈街虎一般。

……

時間回到前日。

當蔔大醒蔔老爺將自己掌握的“曹賊”底細統統都倒給自己的同年侯老爺後,後者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之前曹總兵為了爭田在江南炮打縉紳宅子一事,侯恂也是有所耳聞的。畢竟江南地區是東林黨大本營,那一炮下去,肯定會牽連到朝中的東林人士。身為東林幹將,雖說侯恂是河南人,但這件事他還是大概知道的。

只不過這件事在朝廷裏並沒有掀起什麽波瀾。

首先,當時朝堂上已經進入了戰時緊急狀態,像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壓根不可能有人去上書參姓曹的一本——這樣會向皇上和同僚證明自己是個蠢貨,絲毫沒有大局觀念。

其次,在侯恂這樣信息不足的外人看來,這件事大概又是縉紳們太貪婪,不知怎地惹怒了一個鄉下來買地的土包子,然後雙方起了齟齬,然後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鄉下人開了炮,屬於狗咬狗。

沒錯,侯恂當時就是這麽想的。別看縉紳們對外都是一個嘴臉要維護階層利益,但是背地裏互相鄙視的也不在少數。

然而當蔔大醒將事情的過程詳細講出來,再加上他自己的理解分析後,這件事就沒那麽簡單了。

侯老爺這才知道,原來姓曹的居然是早有預謀,一步步引誘逼迫士紳們升級矛盾,絕不談和,最後以開炮收尾,當眾砸爛了江南的紳權,砸響了曹賊的招牌。

如今在短短幾個月功夫裏,朝廷忙於北虜事,卻不知江南的窮鬼泥腿子們正在大批往姓曹的地盤上跑,這都已經成了公開之事。

一個招安來的海寇,如此鯨吞流民,那除了造反還能為什麽?

以上這些消息,說不得令侯恂好好震驚了一番。不過蔔大醒接下來拿出的東西,可就令侯老爺冷汗直冒了。

關於蔔老爺在台灣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在福建和江南等地接觸到關於穿越眾的種種行事,這些日子來,老爺已經通過思考和調查,做到了融會貫通,徹底弄清了曹賊的真面目。

得出結論後,下一步自然就是大肆宣傳,讓天下人都看清楚曹賊的真面目。然而這種東西光靠嘴是不行的,如今曹賊其勢已成,再不是等閑三五縉紳所能掣肘的了,必須要天下正人君子都出手才可以。

所以蔔老爺近日便用心寫了一本名為《異賊明要》的冊子,並請人謄抄了一些,準備一邊給大佬免費派發,一邊找機會刊印出來後廣布天下。

這本冊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將會很高。其中先是用旁觀者的口吻,詳細描述了曹賊將人口都聚集在工坊,然後用機關鐵器務農的諸般行事。

這之後蔔老爺話鋒一轉,從傳統的儒家角度深刻分析了這種消滅佃農和自耕農的行為,剖析了由此帶來的深層次社會意義。最後點明主題,將這種做法對於士大夫的滅絕性傷害透徹地推演出來,可謂是字字珠璣,行行警言。

當侯恂侯老爺看完這本冊子後,再仔細打問蔔老爺一番,發現對方確實是去了台灣親身調查過後,侯老爺的冷汗也下來了——如果這姓曹的在台灣的所作所為當真如冊子上所說,那此人可真的就是士紳公敵了。

於是侯老爺一邊命人去京城裏尋找那些去過台灣的人來調查,一邊聯系東林同僚贈送宣傳手冊,將新科忠勇伯的底細宣揚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