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節 走人前的談判

好好的一場戰略研討會,最終又被某人給跑題成了軍火展銷會。

這依舊是穿越眾的拖延戰術。

二八式是不會出現在明軍手中的,哪怕皇帝願意當冤大頭掏銀子,最終也會因為火帽缺貨而作罷。

何況皇帝也不見得掏這麽多銀子出來——按照曹總兵算得這筆帳,想要組建哪怕只有500人的精銳火槍營,除了買槍買子彈外,還要對士兵進行大量的射擊訓練,這可是海量的銀子。

更可怕的是,以上這些只是準備工作。真到了戰場上,那士兵打起槍來肯定是彈如雨下,曹總兵這次就差點破產。

能滿足皇帝利益,卻又不至於對穿越眾產生威脅,這個問題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要靠燧發槍。

現在是17世紀三十年代,歐陸列強位於三十年戰爭中段。這一時間段,歐洲的武器革新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火繩槍已經被陸續淘汰,前膛轉輪式燧發槍正在成為戰場上的主流。

其實在二十年前,後世人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由法國人馬漢最終完善改進的終極版撞擊式燧發槍,就已經問世了。

然而由於法王亨利四世被刺殺,結果導致了撞擊式燧發槍被頑固派抵制——這是很正常的,任何一種新品問世,都會導致保守派反對,燧發槍如此,後膛槍同樣如此。

然後直到十七世紀中葉,撞擊式燧發槍才大批裝備部隊。歷史上在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殖民黃金時代,殖民者用來統治全球的,統統是這款神槍的子孫後代。

在這種局面下,穿越眾就可以放心地給二級部隊裝備燧發槍了。反正歐洲已經有了原型槍,技術保密也不存在了。

這裏的二級部隊,不光包括崇禎,還包括正在組建的殖民拓荒團。另外,一些安插在敵後的帶路黨也需要這種槍……譬如二五仔李際春。

所以這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已經很明確了:先糊弄皇帝,糊弄不過去了,再把燧發槍賣給皇帝。

而崇禎在看到了另外一個貌似更為優秀的解決方案後,之前熱烈的心思也就淡了下來。是啊,如果能自產這種火銃,或者退一步自購,再組建嫡系軍隊的話,無論如何也比低三下四求著軍閥去賣命來得穩當?

想通這一點後,崇禎也就不再執著於調曹總兵去遼東駐守了。

接下來的茶話會進入了另一個議題:軍費。

說到這裏,曹總兵當著皇帝的面就開始管兩位閣老要銀子報銷軍費,多少?三十萬兩。

這個數字把皇帝和周延儒都給聽傻了。

然後首輔大人堅決地表示了不相信,又一次質疑了曹總兵在獅子大張口。曹總兵則是叫苦連天,不但當場算賬,還把當初熊文燦給他湊得二十萬兩軍費的公文掏了出來。

這一下倒引起皇帝的興趣了:福建是個窮鬼省份,從來都吃不飽,哪來的二十萬兩銀子?

這一下曹總兵終於逮到機會了,於是他狠狠在皇帝面前吹了一波老熊——老熊在曹總兵出征前,牽掛皇上心急如焚,搜刮完福建全省府庫不說,還拉下臉刮地三尺,約談/勒索/樂捐了商戶和縉紳。最後發現銀子還是不夠,老熊只能忍辱負重,將巡撫衙門臨街的房舍都打通出租給了商戶,這才湊夠了二十萬兩銀子給曹總兵。

聽完曹總兵飽含感情的故事後,年輕的皇帝頓時被感動了,眼眶居然略略有點發紅:“好,好,熊文燦是好樣的,刮地三尺,朕不怪他!”

到這個時候,皇帝終於在腦中建立起了一個基礎概念:想要拿韃子人頭當球踢,之前的路子是不行的,要花錢,猛花錢,花大錢,靠叫花子打不贏戰爭。

曹總兵故事講得好,可惜有人還是不買賬。周延儒雖說只有45歲,但是能當上首輔的肯定都是老狐狸,怎麽能被雞湯段子所影響?

不但如此,周首輔還找到了曹總兵話裏的破綻——既然那二十萬兩是福建巡撫衙門出的,那之後就由戶部和熊文燦去打饑荒。至於你曹大人,內閣之後會考慮考慮研究研究,大概,可能報銷十萬兩給你。

好吧,關於這個問題,曹總兵只能認栽。朝廷精窮這誰都知道,他一開始就沒指望能從戶部敲出銀子來,說這個話題主要是為了給皇上吹一波老熊。

軍費的事扯完後,到了最後一個重要議題:皇帝和兩位輔臣開始討論曹總兵的正式安排。當然,作為大功臣,曹總兵也得到了旁聽和表達意見的機會。

不去遼東的話,其實曹總兵職務是很好安排的。

無論是在現有的漳潮副總兵基礎上升一格,還是去廣東福建擔任副總兵總兵,皇帝表示,都可以考慮,不能虧待功臣。

這時候就輪到溫體仁出面了。因為曹總兵在這種事上不可能表態,他現在只能謙虛地表示俺老曹都聽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