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節 蓄謀已久

王博在會議最後爆出的消息是震撼性的。當時他在地圖上畫出的那個圈,不是深圳,而是距離不遠處的一座島嶼。這座島嶼,時人稱作“濠鏡澳”,後世叫做澳門。

當天在白鵝潭酒店會場的明人,雖說來源比較復雜社會各階層都有,但是毫無疑問這批明人闊佬都是社會精英份子,他們有著足夠的訊息,甚至他們中很多人之前就是通洋做海上生意的大佬,他們很清楚澳門代表著什麽。

自然而然的,王將軍這句話當場引起了軒然大波。

荒謬的一點在於:攻打濠鏡澳這種驚天大事,居然被人用一個“展示開拓能力”的小理由,擺在了大家面前。

與會人士與有榮焉,與會人士心有戚戚,與會人士怎麽思索都沒發現自家有一日居然重要到了這等地步,重要到了能引發“兩國”交兵的程度?

與會人士受寵若驚,與會人士慌亂不定。

……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從當時明朝廣東地方政府取得澳門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

葡人在澳門定居後,逐步擴大地盤,長期建設開發這塊小島,距離穿越眾到來的今天,已經過去了80多年時間。

滄海桑田,對於平均壽命不過30歲的古人來說,葡人盤踞濠鏡澳,已經變成了祖輩時就存在的一種固有態勢。

對於這種情況,看似體量巨大,卻已經體弱多病,明顯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的的明王朝,已經無力去改變什麽了。

真實歷史上,就在穿越眾出現的兩年前,為了澳門葡人修建城墻一事,廣東官府和葡人曾經產生了嚴重對峙。最後雖然是以葡人拆墻為結局,然而廣州官府在這件事上拿出的唯一手段卻是軟弱的關閘斷糧……

類似這樣的大小沖突,在葡人盤踞澳門的歲月裏經常上演。而明國官府無一例外,都選擇了斷糧/派人調解之類的軟性解決方案。之前在福州城裏的布政使蔡善繼,正是因為“單車駛澳”,親自出面處理了一宗葡人鬧事事件,才得以青史留名。

問題來了,對於一處近在咫尺,沒有河海阻隔的彈丸之地,為什麽不直截了當派大軍鏟平了事?

然而廣州的文臣武將不是傻子,之所以不鏟平澳門的葡人,是因為他們鏟不平了。

那麽給葡人背書的是什麽?自然不是明國的仁慈和葡人表面上承認的明國管轄權,而是聖保祿炮台上安裝的青銅巨炮,以及那些停靠在澳門港的武裝商船,還有經過全球殖民活動鍛煉的,營養良好,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各國水手和本地葡人士兵。

總之,在這個時間段的濠鏡澳,葡人毫無疑問就是這片小島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貌似什麽權利都有的明國官府。

這也是王博今天宣布攻打澳門的計劃後,明人賓客們之所以騷動的原因——濠鏡澳那可不是隨便山裏的匪寨海上的遊匪,那可是夷人盤踞,有堅船利舶,有巨炮雄關,有經制之軍的“敵國”之地。

是的,無論怎麽否認,澳門這個彈丸之地,就是不折不扣的殖民地……明白人眼中的“敵國”。

消息是如此勁爆,導致反應過來的人們一時間無所適從。哪怕在這次會議的最後,傳說中的曹將軍本人親自出場和與會人士溝通聯絡背書茶酒展布暢談未來,都沒能壓住賓客們內心深處的震撼。

散會後,各自歸家的賓客們如何去消化應對這個明顯是穿越眾提前給出的“福利”消息,就不去管它了。真正重要的是,伴隨著穿越眾正式公開這個消息,接下來攻打澳門的行動,也就進入倒計時了。

……

對於澳門,穿越眾毫無疑問是預謀已久。

掃平了海匪,披著官皮,已經事實上控制了閩粵沿海的穿越眾,下一步自然是把目光投向了擁有豐富資源的南洋。然而澳門就像一個釘子插在了珠江口,自顧自維持著葡人專有的貿易網絡。

俗話說得好,癩蛤蟆爬腳背,不咬人,膈應人——在穿越眾勢力日漸擴張的今天,大佬們自然萬分容不得這處葡萄牙人殖民地再來硌老子的牙了。

事實上早在曹將軍親自北上去勤王之前,盤踞在台江兩岸的穿越勢力就已經和澳門葡人政權展開了對話。當然,這種基於發展空間爭奪的話題通常很難達成共識,所以穿越勢力和澳門之間毫不意外的談崩了。

接下來就是曹將軍勤王大勝歸來,升官接印,篡奪了大明海權和一部分閩粵軍權。

到這個時候,針對葡人的軍事行動事實上已經不可逆轉了。穿越眾唯一缺乏的就是政策方面……明王朝在政治方面的許可。

畢竟葡人已經在那座島上盤踞了八十多年,朝野上下人盡皆知。以眼下和大明朝廷之間的友好關系,穿越眾是不能無視皇上自己蠻幹的,所以無論如何,朝廷方面“便宜行事”的聖旨,穿越眾要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