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節 明葡戰爭(三)(第2/2頁)

後世的人,出門就是滿街汽車,擡頭有吊車建樓,低頭是挖掘機在拆遷,所以對工業的力量早已習以為常。

然而在這個時代,土著完全沒有經歷過工業化洗禮,所以每當人們看到那種巨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後,總是能第一時間被吸引到的。

土著們之前雖說也聽過關於夷州機關鐵器的傳說,但是語言怎麽能有現場來得震撼?所以當長長的躉船被頂到岸邊的那一刻,就吸引了包括軍將、商人以及此刻遍布在周圍的民人的興趣。土著們都在興奮地看著,期待著接下來的動作……土著不傻,土著很清楚造碼頭只是第一步,後面肯定還有節目。

方頭方腦的運輸船靠在碼頭上後,船頭船尾同樣下了錨。等船身穩定住後,令觀者低呼一聲的事情出現了:高大的運輸船船身,突然間裂開了一道口子。

很快人們就看清楚了:原來是一塊外壁板緩緩地打開。再仔細一看,這塊壁板閃爍著金屬光澤,原來是一塊大鐵板!鐵板的體積很大,有馬車車廂大小。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透過越來越大的缺口,甚至看到了船艙內部正在緩緩轉動絞盤的水手。

隨著絞盤的轉動,在兩側的鐵鏈緩緩施放下,最終,鐵板“哐當”一聲,落在了躉船碼頭的遠端,形成了一道事實上的斜坡。

緊接著從躉船的機房那裏,工程人員牽出了兩條粗大的繩索,一路拽到了運輸船的船艙裏。

理論上講,這裏是要用鋼絲繩的。然而鋼絲繩這種高大上的東東目前穿越眾還不能自產,所以只能用塗了油的繩索代替。

繩索被拉進船艙後,過了好一陣功夫,船艙口才揮動起了一面綠色的小旗。隨著小旗出現,躉船機房的動力機械開始最大功率輸出,於是繩索被牽拉,緩緩後退。

下一刻,一門粗大的火炮出現在了眾目睽睽之下。

其實嚴格來說,出現在活動艙門口的,是火炮屁股——這是一門散發著黑光的24磅長身管海軍重炮。

重炮是安放在炮架上的。隨著繩索的牽拉,火炮倒退著緩緩從鋼板斜坡上滑下,然後就這樣在萬千雙眼睛的注視下,繼續緩緩倒退,一路被牽引到了躉船另一頭,登上了岸。

接下來,另外一組長長的繩索接替了先前的位置,繼續勾在了炮架上,開始牽拉……就在躉船靠岸的這段時間裏,先後有兩組移動式牽引系統已經移動到了碼頭和炮兵陣地之間。

所謂的移動式牽引系統,其實和躉船上的組件沒什麽區別,依舊是一套煤氣動力裝置,只不過岸上的系統是由馬車分別運輸到位,然後再組裝起來。

就這樣通過三套機械系統的接力牽引,這門重達2.8噸的海軍重炮,得以在半個小時後,在揮著小旗吹著哨子的工程人員指揮下,順利通過了浮碼頭和臨時硬化的土路,被牽拉到了預設的炮兵陣地後方。

火炮最後進入陣地這一步,就只能靠人力了。大批的年青士兵一擁而上,連推帶搡,將這門龐然大物安放在了被麻袋包圍起來的圓形炮兵陣地裏。

與此同時,原本鴉雀無聲的土著觀眾們,或許是之前一直屏氣看戲的原因,就在火炮到位那一刻,居然同時發出了興奮的大喊。一時間城樓上下乃至附近的海面上都響起了潮水般的呐喊聲,人們在盡情抒發著對力量的尊崇之情。

從第一門大炮順利到位開始,好幾艘運輸船上便輪流開始往下“卸貨”。而這一卸,整整持續了一天時間。

待到傍晚時分,總計有二十門24磅長身管火炮,以及十五門18磅火炮被安放到位。其余通過陸地運輸來的小口徑火炮還有很多,都不用計算在內。

短短一個白天的時間,事先在關閘和敵方炮台之間預設的炮兵陣地,就被昂著頭的大炮填了個滿滿當當。

這一處巨大的,時刻反射著黑色光澤的金屬陣地,不光令對面炮台上的葡人驚恐萬分,也同樣令看到的明人土著露出了恐怖的表情,哪怕是軍將:明人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多的鋼鐵聚集在一起,那種冰冷的,依靠規模堆起來的工業殺戮感,時刻在撼動著所有目擊者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