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

聞聽有敵來襲,原本處於修整狀態的後金騎兵,頓時瘋狂往自家馬背上爬。

不得不說,一支經歷過無數戰鬥,正處於上升期的軍隊,在戰術素養方面還是非常優秀的。

即便在這種爭分奪秒的突發時刻,谷內騎兵依舊自發調整到位:前方接敵者緊急上馬,後隊則互為同伴披甲,預備二次重裝沖鋒。

就在後金輕騎將將沖出石峽口這一刻,隆隆的馬蹄聲也由遠及近,從對面一個拐彎處轉了過來。

雙方這一刻終於照面。

從後金騎兵的角度看去,突兀殺至面前的來敵,貌似只是一夥司空見慣的大明官兵:頭戴皮盔,身穿紅色胖襖。

可這只是表象。

如果仔細看細節的話,這支來自明國的騎兵部隊可就不那麽明國了。來者不但陣形齊整坐騎精良,而且武器裝備與尋常騎兵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這支騎兵部隊殺氣騰騰,全不是一副兵敗後的喪家之犬模樣。

殺氣這東西,其實更多的是一種通過內斂所表現出的精神面貌;並不像外行所認為那樣,滿臉兇殘大聲呼喝就是有殺氣了。

來敵同樣如此。除了緊繃的臉龐和熟練的控馬動作外,並沒有制造多余的聲響。冗長的峽谷中,只剩下轟鳴的馬蹄聲,以及撲面而來的寒冷空氣。這種冷硬且單調的場景,伴隨著即將到來的廝殺,份外令人窒息。

突襲者給匆忙沖出窄口的後金騎兵帶來了巨大壓力。然而當沖在最前方的窩圖看到來敵第一眼後,卻倒吸一口涼氣,不顧沖勢,猛然間大力勒韁,於是戰馬人立而起,長聲嘶鳴。

導致窩圖緊急勒韁的不是什麽殺氣,而是對手怪異的陣型。

線列。

熱兵器淘汰冷兵器戰爭中最重要的陣型:線列。

此刻,窩圖看到了一條聞所未聞的“線”:就在眼前大約七八十步外,峽谷拐彎處,由幾排騎兵擺出的,貌似單薄的線列。像根棍子,又像一堵墻,就這麽怪異的,齊整整拐了過來。

這種行列轉彎方式,說起來貌似也不復雜,無非是內圈縮減步幅外圈擴大而已。在後世,這是小學生也熟悉的集體動作,因為運動會經常要用到。

可是在十七世紀,這種適合熱兵器的陣形就不是冷兵器部隊所能理解了。不要以為古代的精銳騎兵就會跑隊列,那都是電視劇胡說的。

真正的冷兵器騎兵,自古以來都是集團/一窩蜂式沖鋒,根本擺不出線型隊列……因為沒用。

騎兵線列沖鋒戰術,是在熱兵器普及之後,有了齊射的戰場需求,有了更加高端的軍事組織能力,有了長期專業的訓練條件後,才會出現的一種比拼紀律性的互殘戰術——兩堵墻相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殘酷的戰術是依靠高度的組織紀律性維持的,根本不在舊式軍隊的適應範圍之內。

當然了,今天的春雷營精騎,不是跑來和敵軍線列肉搏的。所謂的突襲,滿人沒注意到的是,盡管來敵看似猛惡,其實馬匹行進速度並不算快。

於是乎,當墻一樣的隊列轉過彎,正面面對敵騎時,幾堵墻的速度再一次降低,幾乎到了慢跑的程度。

就在這一刻,輕裝的後金輕騎,開始擠擠擦擦從狹窄的谷口沖出來。

就在這一刻,甲喇額真窩圖,莫名驚悚,通靈般勒馬豎立。

就在這一刻,巨大的人聲在兩側山壁中開始回蕩:“前排準備,瞄準,打!!”

下一刻,整齊地白煙從陣列中噴湧而出,對面剛剛沖出谷口的後金輕騎頓時人仰馬翻,被打倒一片……狹窄的谷口被堵住了。

之前為了潛伏,後金部專門選擇了肚大口小,兩側植被茂盛的石谷埋伏。那麽既然是用來埋伏的山谷地形,口子就一定是狹窄的,這就造成了後金騎兵戰術展開不利。

現在麻煩來了:谷口被堵住了。

導致谷口被堵住的內在原因,是因為口子狹窄,而外在原因,則是對手綿密的火槍子彈。

第一波火槍打出去後,馬背上的騎手瞬間將短管騎兵用卡賓槍反手插入腰後槍袋。緊接著,士兵嫻熟地一抽,另一側的備用槍就到了手上。

這時候,經過長期訓練的優秀戰馬,已經在主人暗示下緩緩收住腳步。然後,第二輪槍響。

第二輪槍響過後,谷口出現了更大程度的混亂:大體積的馬匹中彈更多,倒斃和亂竄的傷馬令後續的騎兵無法快速沖出谷外。

從這一刻起,勝負其實已經決定:一旦被人馬屍體卸載了沖鋒能力,那麽在擁有先進火槍的對手面前,後金勇士除了被隔空槍斃,再沒有其他出路。

第三輪火槍齊射很快開始。

在往昔的烈日和軍棍下,經受過嚴苛訓練的春雷營士兵,終於在今天實戰場面中,充分發揮了訓練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