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節 廣州的白天

寬廣的江面上,大群的私家小船圍繞在墩頭墩腦的渡輪周圍,像一群魚兒圍著大鰲在遊動。

這個品種復雜的大魚群,從廣州南門碼頭出發後,足足過了40分鐘時間,才跨過了十七世紀寬闊浩淼的江灣區,緩緩來到珠江對岸的新區碼頭。

初升的朝陽照耀下,給土著帶來無窮財富和希望的新區,散發著淡淡金光,顯得溫暖又充滿了活力。當魚群來到岸邊後,頃刻間一哄而散,消失在了一道道功能碼頭之間。

每天這個時候,新區早已蘇醒開始了日常運轉。事實上,由於照明系統、工廠和蒸汽動力的發展,這個工業化的城市和後世一樣,已經沒有沉睡過了。

見到大批船兒入港,接替了晚班工友的碼頭工人,已經做好了準備。船只靠岸那一刻,就是碼頭工人們忙碌的起點。他們要操作各種起重設備,以最快的速度卸下船上的貨物,然後將貨物運輸到該去的地方。

第一批隨船運來的貨物,其中大多數是生鮮食品。這裏面不光有農人種植的純天然有機農家肥蔬菜,還有各色稻米、蓮藕、瓜果、山民采摘的菌類和山藥、以及淡水魚和海魚等等等等。

農產品通常都裝在竹筐裏,被手拉葫蘆等簡易設備送上碼頭。由於有補貼政策,所以農產品的裝卸費用很低。等到小船上的貨物都被吊上四輪車後,滿臉皺紋的農人就可以棄船登岸,推著自家出產去農貿大市。

碼頭出租的推車是標準化產物,擁有軸承和正圓的機制木輪,使用起來非常省力。農人和他老婆兩個人,沿著平滑的“龍糞”路,可以輕松將幾百斤的貨物推到目的地。

沿著新區碼頭南邊一字排開的,是一系列的大型批發市場。這裏不光有農貿,還有建材、勞務、海鮮等等專業市場。

農人和他老婆來到農貿市場後,找到了相熟的批發商。這些商人都是有資金實力的,他們通常在農貿市場擁有固定商鋪和倉庫。

接下來就是過秤,算賬,全程高速順滑無障礙,沒有地痞流氓的騷擾,也沒有官府惡吏的欺淩。批發商為了拉攏老客戶,別說短斤少兩了,通常價錢都給得足。於是農人很快拿到了幾張鈔票和幾塊亮閃閃的硬幣。

現如今,經常和新區、乃至整個穿越勢力打交道的土著,很多已經不排斥印著曹大頭的“鈔紙”了。這種鈔紙印刷精美不說,還能在新區購買到所有種類的商品,同時也能交稅。

如此一來,紙鈔便於攜帶和防偽的諸般好處就體現出來了。推廣新式錢幣是潛移默化的水磨功夫,不需要什麽強制推行。隨著時間和本勢力的發展壯大,錢鈔自然而然就會被追隨者接受。

農人拿到貨款後,喜滋滋地推著車,就地買了點便宜的大顆粒鹽巴,然後帶著老婆去了隔壁的雜貨市場大采購——農貨是村裏湊出來的,購買的日用品也要回去分給大夥。

在這個過程中,農人沒有被任何人收稅。

現如今的新區政府,對於糧食安全依舊抓得很緊。但凡有關於糧食買賣,基本上都是最低稅率運行,像這種小額交易根本就不收稅。整個批發市場,也就大宗的糧食貿易會收一些象征性的費用。

要知道,穿越勢力可不是只管著廣州這邊的手下民眾吃喝。如今包括福建、江南建設區在內,穿越眾在全國範圍內“插手”,還將糧食海運到遙遠的天津和廣鹿島進行暗中布局,這些行動都需要額外的糧食儲備。

另外,像新區這樣的新興工業城市,憑空冒出來的大量工人階層,都是需要吃“商品糧”的。

這樣一來,糧食安全就變成了始終懸在頭頂的利刃。更何況眼下是小冰河時期,各地氣候變冷,像廣東這種傳統的糧食產區一樣受到了低溫影響。

總之,在穿越眾沒有建設好越南和泰國的熱帶稻米產地之前,糧食始終是響應程度最高的戰略問題。

……

就在農人跑去雜貨市場大采購的同時,同批到達的另一種“貨物”也找到了買家。

這批貨物就是人。

由於新區現在的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周邊勞動力湧入的速度,所以和後世一樣,現在每天都有從附近坐班船來上工的土著。

這些土著大多都留著光頭或者髡發,身穿藍色OR黃色的厚布工作服,扛著各種工具。除了個頭集體偏矮之外,咋一看,和後世的建築工人沒什麽區別。

所有有資格前來上工的土著,都屬於在冊工人,這些人實際上已經被納入了新區治下。雖說眼下穿越眾還沒有能力攀爬出照相機科技樹,哪怕是黑白相片,但是這些治下的工人,依舊統一被頒發給了身份銘牌,上面有簡單的個人資料,算是初代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