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節 夏口(第2/2頁)

就像主席當年在西柏坡一樣。一開始預計五年時間打敗對手,結果遼沈戰役之後形勢大好,旋即把解放全國的時間提前到了三年。

於是,穿越眾對於大局方面的戰略又一次修改,“大燕國提前取代大明國”,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共識。

那麽問題來了:如何提前取代呢?

答案是:加速推動歷史進程。

如何加速推動歷史進程?

有關於南望的這一次任命,就是這個大戰略其中的重要一環。

在情報總局原本的規劃中,至少在1635年這個時間點,是不打算設置武漢站的。

原因之前說過,鞭長莫及。南京站都搞不清爽,再設置武漢站意義不大。

可是隨著上層戰略的改變,武漢站一夜之間變成了重點項目,得到了巨量資源投入,其中也包括了南望團隊本身。

距離武漢最近的南京站,在這個大戰略決定後不久,就開始轉移日常工作重心,全力搜集武漢三鎮的情報——方方面面所有情報都要有。

隨著時間推移,到南望上任這一天,情報數量已經積攢了很多。在如今電報機核心零件還不能“進口”的情況下,這麽多的情報勢必不能電訊傳播,所以南望正好去地頭閱讀。

這也是南望團隊今天被安排在鈔庫街的原因:情報都在這間書房裏。做為即將上任的站長,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關於武漢三鎮的各種實時資料。

從翻開書頁這一刻開始,南望就進入了閱讀情報的狀態。如此直到掌燈時分,草草用了晚飯,南望繼續挑燈夜讀,直至次日天明。

第二天一早,用功了一夜的南望拉開書房門,將周乙他們幾個喊過來:“這些我都按密級分類了,你們按級別閱讀。之後,所有資料要陸續運往武漢備查,由機要科掌管。”

“是。”

南望一行人在鈔庫街逗留了五天時間。

這其間,份屬兩個情報站的人員,嚴格遵守了“敵後”保密條例規定。南望團隊並沒有像在南方一樣,和南京站同行見面。除了日常安排行止的聯絡員之外,也只有南望本人,在約定好的時間化妝出行,單獨和現任南京站站長魯成在某個茶館會面,私談了一番。

1635年4月初,南望團隊登上了早已修整完畢的東廣福號,告別了六朝古都,踏上了此行的最後一段航程。

一路上走走停停,長江中段沿途各重鎮,包括銅陵安慶九江黃石在內,南望都有下船歇息,感受過當地的風土人情。

如此直到4月底,東廣福號才終於走完了這上千公裏的水程,繞過了長江中部最寬廣的大灣道,來到了大武漢。

明末的大武漢地區,後世熟知的武漢三鎮已然成型,分別為夏口、武昌和漢陽。

夏口鎮就是後世漢口的前身。由於優越的沿江地理位置無法取代,早在三國年間,這裏就是軍事重鎮。而到了明代初年,夏口鎮得到了商業上的自然開發。

時至明末,兩百年承平時期,“新建”的夏口鎮已經發展成為了長江中遊最重要的水運樞紐。“九省通衢”一詞,其實在這個時段,就是單指夏口鎮。

而南望早在出發之前,就根據一些背景資料,將武漢站總部指定在了夏口鎮。

道理很簡單:武昌在江南,兼且是省城所在,各路巡撫、總督、總兵多駐武昌,不便施展。

漢陽也是同理。老州府各種牽扯羈絆,不如新鎮“寬松自在”。

最終,在1635年4月30日這天上午,東廣福號停靠在了老式的夏口鎮碼頭上。

這一刻,終於抵達事業開端的周乙,滿臉躊躇之色。

反倒是南望南老爺,大約是思慮太過的緣故,反倒表情沉穩,毫無波瀾。

在繁鬧的夏口碼頭候到正午時分,兩個面像普通的中年漢子尋上了船。

南望見到這二人,毫不奇怪:“黃忠,房延孝,你二人來了。”

兩個中年漢子躬身抱拳行禮的同時,臉上露出了找到組織的激動神色:“科長,可把您老給盼來啦!”

“嗯,辛苦你們,這麽快就找了過來。”

“不辛苦不辛苦。屬下按照約定,每日午晚二時都會上碼頭瞧瞧。”

“很好,現在給我介紹一下情況,看咱們什麽時候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