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節 幻變(三)

入夜,月落烏啼,江楓漁火,夜半客船銜尾而行。

不同於往日零散的漁船。這幾年間,古老的江南水鄉,悄然間出現了長龍般的夜航船隊。

打頭的領航船,桅杆上懸掛著兩道旗號。

左豎旗曰:“江南客運總站”。

右豎旗曰:“杭州公交總公司”。

方頭方腦的平底客船,毫無疑問是穿越人士的手筆。這一款由上海內河造船廠建造的通運型客船,船舷上有拼音和中文組合起來的舷號:“HK-038”。

杭州客運38號船。

月暗星稀的余杭塘河上,038號正引領著身後一長串各式民船,靜悄悄往東航行著。在038的船頭,一道由大型煤油燈和玻璃反光半球組成的夜航燈柱,撕破了夜空,照亮了前方的河面。

這道明亮的燈柱,並不是塘河上唯一的夜間光線來源。

江南客運總站這些年來不光是吸納流民,疏通水道,清繳盜匪。現如今,杭州通往上海的主幹河道,每隔一段距離,岸邊都會有一處小型的河道照明點。

接力式的“陸地燈塔”,給夜航船隊提供了精準的定位服務,令夜間行船的安全性和速度都大大增加。項目間接地推動了三角洲地區人員物資的流轉速度。

類似於這種帶有後世思維的公共服務項目,這些年來,不斷出現在了江南土地上。

土著們一開始自然是迷惑不解的……“此等白燒銀子的營生,能做得幾日?”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當初的疑問早就煙消雲散了。土著雖然理解不了社會公益項目是怎樣參與經濟循環的,但這並不妨礙大家“無縫白嫖”。

於是,就有了每天正午12點的杭州-上海客貨船隊。公交公司的班船其實只發一艘,但土著船只現在都習慣跟在後邊“蹭路”了。

這一類大型公益項目,其所帶來的收益,明面上並不起眼。但潛移默化間,就會影響到大眾對於某件事,某個人,乃至某個勢力的看法。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滲透到位了,工作也就好做了。

當然了,幾千年前就建立起大一統帝國的的土著精英,怎麽能看不出這些大項目背後所帶來的民心向背?

然而這沒有卵用……巨大的實力差距,導致精英階層看在眼中卻無力阻止。溫水煮青蛙式的焦慮,在某些群體中,早已是經年話題了。

這裏面當然也包括了縉紳預備役吳法正同志。

明亮的煤油燈光下,吳法正用猷勁的筆鋒在白紙上落下最後一筆,輕籲一口氣。

接下來,他拿起桌上的銅筆帽收了筆鋒,然後習慣性地用指頭敲擊著桌面,開始檢查起剛寫的文字。

文章的內容比較雜,其中大多是吳法正一路行來的所見所聞,期間還穿插了一些他個人的見解和思考。

說白了,就是吳法正的日記。

而他這年許日子下來,每天一篇文章,已經積攢了不少文稿。吳法正打算將來有朝一日回鄉,將文稿整理後,找機會付梓出版……書名他都已經寫在硬殼封面上了:《南域遊記》。

仔細檢查一遍文章,吳法正鄭重收起書稿。接下來,他擰開一個精巧的銀杯蓋,喝了一口玻璃旅行杯中的龍井茶水。

擰上蓋子,吳法正再次端詳了一番手中的“旅行杯”。他非常喜歡這個透明的水杯,尤其是杯蓋內環的“螺紋”,擰上去後嚴絲合縫,滴水不漏,極盡機巧。

……除了杯蓋上那個“膳魔師”的古怪印章外,這個杯子的一切他都喜歡。

放下杯子,吳法正望了一眼舷窗外。

今夜月色不明,河面上一片黑暗。不過吳法正知道,大約再過半個時辰,窗外就會有一處亮著燈火的院落出現。

屆時,院落高處會出現燈柱和明滅不定的燈火。

來自山西的吳法正,知道那是和船隊交流的“燈語”……他見過邊關墩台上的明軍使用燈火。

差不多又過了半個時辰,大約是晚上11點左右,吳法正預料的時間內,窗外果然亮起了燈火。

吳法正現在心如明鏡:這一套燈火傳遞的信驛,就是照著船行半個時辰的路程來安置的。

只不過,看這意思,大約這“墩台”是要一直從杭州延伸到上海去。

“手筆不小!”

最終嘟囔一句後,吳法正熄了燈火,在微微搖晃的船艙裏睡了過去。

第二日一早,隨著嘈雜的聲音闖入艙房,吳法正知道,嘉興到了。

到了嘉興,杜家雇的船就停在了碼頭,和船隊分開了。吳法正這邊洗漱穿戴停當後,便隨同杜少為下船,開始拜訪杜家在嘉興的親朋好友。

這一串門就是兩天時間。待到杜少爺在嘉興的前輩都拜訪完畢,客船復又起航……依舊是正午,依舊是跟在從杭州發來的班船身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