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節 歷史(三)(第6/6頁)

……

就在前後兩任皇帝勢力談完交接程序後第二天,崇禎一行人,登上了南下的船只。

而與此同時,北方京城中,剛剛站住腳跟的大順朝君臣,也雲聚皇極殿中,商討國是。

會議的第一個議題:如何處理京城東北方的關寧集團,以及盤踞在天津的曹氏勢力。

而無論怎麽和對手打交道,情報都是第一位的。

所以,按照大順軍中一慣的套路,像這種級別的戰略,肯定是由掌握著情報系統的周國師先行展布一番,然後大家再討論通過。

插一句:當初的周天師,在大順皇帝於京城登基後,第一個被冊封為國師。

事實上,從大順正式成軍以來,周國師的戰略,就沒有被人駁斥過……當初玩笑似的伏牛山潛伏戰略,如今已經助李自成坐上了皇位。

這已經是不亞於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了。大順軍中諸將,對周國師的戰略,是相當欽佩的。

長笑一聲後,身穿黑紗道袍的周國師,依舊從左手第一位出列,來到陛前,揚了佛塵,躬身行禮:“陛下,此事易爾。”

“據最新線報和京郊士民所言,日前,曹氏兵馬在三屯營,確與入關建虜大軍狠狠打了一場。”

“事後,建虜全軍退出關外,曹氏同樣損兵折將,遂退回天津修養。”

“所以,當先招降關寧軍。”

說出結論後,周天師輕笑一聲,面露不屑:“如今朝廷斷了關寧軍糧餉,這夥吃皇糧吃油了嘴的,怕是早就等著朝廷的詔安令呢。只需派一二文臣做說客,往還一番,想必就見功效。”

高據龍椅上的大順皇帝李自成,聞言微微點頭。隨即,他又問出了下一個問題:“若是關寧軍投曹怎麽處置?”

“早在己巳之變時,關寧軍與曹氏為了搶奪戰功,彼輩之間多有齟齬,互相拆台。”

“放著兵強馬壯的大順朝不來投,卻去投奔船櫓起家的曹氏,關寧軍是做不出來的。”

國師說到這個份上,在場諸人都覺得差不多了,紛紛點頭:“再者。吳三桂之父吳襄就在京城為質,優勢在我,還怕那吳三桂上天不成?”

“哈哈哈!國師說得在理。”

一番分析,李皇帝點頭認可後,當即下旨:“曹氏莫要搭理,擇一二文臣,先去山海關招降。”

當先個議題結束後,下面的議題是:餉銀。

當前,新生的大順朝廷,面臨著兩個經濟問題。

其一:李自成登基時只是分封了文武官員,但是賞賜,尤其是最重要的給闖軍士卒的封賞,還沒有發下去。

封賞封賞,封官和發錢是合二為一的。尤其是對沒有官帽子的兵卒來說,不發銀子,分分鐘就會造反。

其二:新生的大順政權,即要維持新組建的政府運轉,還要預備錢糧兵器,用作接下來必定會出現的南征。

以上這些政務,都需要天量的資金來推動。

然而,錢從哪裏來?這就是今天大順君臣所要決定的下一個重要議題。

好在,這個議題的答案,早就不是難題了……闖軍是一路搶劫過來的,事情到了這一步,有關於銀錢方面的解決方案,早就刻在闖軍骨子裏了,這種事還用商量?陜西富戶大夥當初也拷掠過,老追贓熟手了。

很快,在包括李自成本人都不反對的情況下,當朝迅速就這個議題做出了決議:成立“比餉鎮撫司”,專門負責“追贓助餉”。

封劉宗敏為汝侯,節制文官,主持對明朝官吏拷掠索餉。

新鮮出爐的追贓辦公室主任劉宗敏,當堂便興奮地下了第一道命令:趕制五千副夾棍先!

陜西那幫土老財有什麽難度?京城的大官兒才能體現劉主任的棍術啊!

關於拷掠這個議題,全程,位高權重的周國師,撚須而笑,連連點頭,未發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