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節 歷史(四)(第6/7頁)

……

關寧軍啟動那一刻,位於中軍的李自成一看路線,就知道完了。

果不其然,隨後的關寧軍,沖進了大順軍左翼。

“果然又被賣了啊……”

如果說順軍對關寧軍沒有防備,那就是搞笑的。從混亂的明末亂世中殺出來的順軍,怎麽可能對關寧軍沒有提防。

可一切在炮彈組成的鐵幕面前,都失去了意義。這種時候,關寧軍反不反水,又有什麽區別?

只是,為什麽要說“又”?難不成是被天雷震暈了頭?

恍惚間,大順皇帝李自成,熟稔地掉轉馬頭,做出了他半生中最熟練的動作:“撤。”

原本入京坐了龍椅後,他以為自己的後半生,再也不需要逃跑了。

中軍這一撤,余下幾萬順軍就徹底成了散漫的羔羊群。這個時候,位於兩翼的騎兵,只需要徐徐靠攏,等逃兵跑個幾裏路自己癱倒後,就可以抓社畜了。

至於關寧軍……沖垮了李自成左翼後,關寧軍及時刹住了車。今天這場仗不按人頭記功,沒必要下死力。

事實上,導致關寧軍三心二意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功勞……北伐軍右翼騎兵出擊後,陣線後方緩緩露出來的,卻是準備已久的東江鎮重騎兵團。

總數已經達到四千的東江兵團,看位置和沖擊路線,目標恰恰就是關寧軍。

喘著粗氣摘下頭盔,望著遠處罵聲連連,仿佛很遺憾的東江反賊,吳三桂和祖大壽互相對視一眼,額頭滾滾冷汗直冒。

他們都是知兵的。現在回想,一旦他們方才率兵沖擊北伐軍右翼,迎頭碰上的,不正是藏起來的東江重騎嗎?

“速速去大帥面前請功!”

兩個人慶幸之余,急忙催馬,奔韓小波中軍而去。

且說李自成,自從拋了大軍後,便率領殘部往京城而去。

真實歷史上,李自成兵敗一片石後,同樣是掉頭回了京城。然後用馬車拉著他拷掠來的銀冬瓜,倉惶逃回陜西。

這一次,由於有輕騎追兵的緣故,李自成殘部只好快馬加鞭,一路奪命而逃。至傍晚時分,堪堪趕在馬匹全數倒斃前,抵達了京城腳下。

當其時,永定門城頭上方,插滿了旗幟。

左旗曰:敕封永平縣男。

右旗曰:北伐第四師。

中間一面鬥大的“李”字將旗,迎風招展。

永定門的城頭上,此刻也站滿了人。不光有春雷營的戰士,京城中但凡拿得起武器的成年男子,現在已經全部聚集在了環京的城墻上。

密不透風。

被偷了家,還被截留了那麽大一堆銀冬瓜,此刻城下的殘兵,頹廢無比。

望著城頭上射下的怨毒目光,以及瘋狂卻又開心的叫罵聲,唯有李闖王拿得起放得下,面無表情地繼續拉馬:“走。”

可是,往哪裏走?如今李自成殘部只余幾十騎,人困馬乏,沿途已經不斷有馬匹倒斃,後方還有好整以暇的追兵……所謂絕境,指得就是現在了。

借著黃昏的余光看了看四周,李自成現在也想不出太多辦法,只好指了指南面的馬家堡方向,催馬而去。

馬家堡是一個很小的堡子。之前建虜入關時,馬家堡裏的人死得死,逃得逃,現如今堡子早已荒廢。最終,趕在天黑前,李自成拼盡最後一絲馬力,逃進了堡。

接下來的流程,大家這些年來在逃亡中都十分熟悉了。搖井打水,燒窗起火,割死馬肉燉煮,就著幹糧飽食一頓,恢復體力。

是夜,萬籟俱寂,星鬥漫天。除了遠處時不時經過的馬蹄聲之外,貌似馬家堡並沒有追兵來查,倒是讓逃亡者難得休息了一夜。

第二日,東方魚肚白時,恢復了體力的人馬,靜悄悄推開堡門,準備再次踏上逃亡的旅程。

迎接他們的,是上萬名默不作聲,已然將四周圍得水泄不通的騎兵。

垓下被圍,四面楚歌,不過如此了。

對頭頂一對一VIP專屬無人機盯梢一無所知的李闖王,這時,是真的想要放棄了。

於是,在這個位面,年僅三十歲的李自成,捏緊了手中刀,打算戰鬥到能喘氣的最後一刻。

歷史上的李自成,可謂是中華五千年來,最為堅毅的一個造反者。

他的一生,自揭竿而起那一刻,就永遠處於戰鬥、失敗、東山再起、再戰鬥、再失敗這樣的循環中。

所謂的“只身而逃”,“大敗虧輸”,種種別人很難承受的失敗,在李自成鋼鐵般的神經面前,都不算什麽。

哪怕是被官兵團團圍困,他也要詐降復叛。

哪怕是被趕出了京城,他依舊一路敗亡,一路廝殺。直至在湖北九宮山下死亡那一刻,李自成依舊在和當地農民戰鬥。

這是一個真正百折不撓的人。在他身上,將關中男子那份執拗堅韌的冷娃精神,詮釋到了極致。